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产学研深度融合,重在体制机制创新

□本报记者 李珂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教育是基础和先导,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动力保障。高校具有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

近日揭晓的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占74.8%,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奖的项目占比75.7%,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跨学科融合创新成为趋势。而一个个获奖项目成果表明,高校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上,是大有可为的。当前,要深入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探索新路径,推动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落脚点就是要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而重点在于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如今,高新技术企业对前沿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也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转化、创新资源供需并不匹配的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须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研发的“堵点”,加强各类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分工协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