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跳出“围城”花开不败

□本报记者 杨凌怡

花木之乡长福村,有着600多年的花卉种植销售历史。传承和积淀,无疑是百花村的一大优势。

悠久的种植和销售历史,技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走访的几位花农都是世代传承的种花世家,其积累起来的技艺、渠道都是宝贵的财富,而正是因这代代延续,才使得百花村的花卉产业经久不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近几年电商产业的发展,百花村的花卉产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土地资源缺乏、创新性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制约着百花村发展的脚步。

“如今,花卉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有更加敏锐的嗅觉抢占市场。”长福村第一书记戴宝全提到,目前,长福村的花卉产业整体还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数量较少。

2022年发布的《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按照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信息畅通的要求,加强和提升百花村漳州市花卉交易中心建设,争取打造全国性花卉苗木交易流通平台;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花卉苗木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担保模式和信贷品种,开设以生产设备、花卉苗木产品、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为抵(质)押物的信贷业务,并根据花卉苗木生长周期,合理延长贷款周期;同时,建立和完善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分类、分层次有序开展以提高涉农素质为目的的培训工程,打造一支规模庞大、训练有素的科技经营队伍,为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如今,越来越多的“花二代”加入产业转型升级中来,他们带着新想法、新技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为长福村带来新的增长点,吸引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客群,渐渐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壁垒。

“在未来,花卉苗木这一产业仍然大有可为。”朱恒宗表示,今年,他扩大了自己的短视频团队,并到广东等地学习,希望探索出更多可能。而在5月即将到来的首届“百花节”,花卉电商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发更多渠道、培养更多人才,让百花村跳出“围城”,迎接新机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