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立足新时期新定位 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福建省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省着眼精准高效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强化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不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等活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基础工作 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近十年我省新增备案博物馆47家,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2家。各地博物馆围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思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漳州市博物馆、建瓯市博物馆、浦城县博物馆、顺昌县博物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新馆相继建成开放。

目前全省国家等级博物馆共4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7家,国家二级博物馆18家,国家三级博物馆20家。

同时依托福建省通史展览博物馆联盟、福建省博物馆文创联盟、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文创联盟,夯实馆际交流基础,促进联盟单位在展陈设计、文物保护、宣传推广、文创制作等方面树立品牌抱团发展。

强化重点突破 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成功举办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推出“中国白 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闽瓷双璧 交相辉映——福建黑白瓷器展”等多个具有福建特色的精品展览。“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百国百侨百物展”荣获2018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宋词里的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物藏品专题展”等多个优秀展览入选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推介。十年来,省内博物馆累计举办各种展览活动13000多场,仅2023年参观人数就达3020万人次。

33家博物馆错时延时开放试点工作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讲解员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福建选手荣获专业组二等奖和志愿组二等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完成13032件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备案,建立文物鉴定公益性服务常态化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指导省考古研究院和各地市博物馆开展文物鉴定免费咨询、公益鉴赏活动。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实现双向奔赴,推动福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等八闽特色文化进校园。开展文博单位和高校互联合作,与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文博专业课程、共建专业实践基地、成立学科实验室、开展学科研究等形式,让博物馆成为教育和研究的“第二课堂”。

强化数字赋能 发展路径进一步创新

充分运用“数字福建”成果,推动智慧博物馆示范建设,通过藏品多维信息展示、AR/VR技术展示、全息影像欣赏、虚拟触摸、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不断增强观众参观体验。

全省博物馆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已完成5300余件(套)珍贵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省级博物馆在三维数字化扫描的同时,进行了二维数据采集,已完成18万余件文物藏品的数字化采集。全省博物馆也积极推广“云上展览”,2020年以来推出各类线上展览2500余场。

推进科技成果展示应用,在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主办“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数字化成果展”专题展区,展示省内近20家博物馆数字化项目成果。同年,在郑州“博博会”上主办“遇见文物 发现文明——福建文物展区”,宣传展示我省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成果。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期间,福建博物院升级打造“智慧书院”“沉浸式光影秀展演”等多个科技含量丰富的参观互动点位,吸引大批观众打卡。

强化交流互鉴 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在宁夏博物馆举办“闽瓷双璧 交相辉映——福建黑白瓷器展”,在新疆昌吉博物馆举办“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展”等具有福建特色的系列展览,在复旦大学举办“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提升福建文博品牌影响力。同时引进“三星堆文物特展”“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茶世界特展”,举办“闽台两岸雅集茶会”,持续增强文化交流互动。

发挥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举办“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在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举办“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为中亚人文交往注入新内涵。在法国巴黎举办“福建土楼活化利用”专题展,进一步深化中法两地文化交流。组织德化白瓷赴纽约举办“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福建省文物局将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把博物馆办成滋养道德、提高见识、丰富才华、增加知识、培育美感、深化研究的“大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博物馆“护物”更“化人”,激发八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福建文化自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