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文明互鉴 多元竞合

□刘益清

一片广袤的东海,东是扶桑列岛,西是古老的华夏各族自古栖居的土地。

在东亚文明发展史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和日本,双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来,向海看世界,努力学习和吸收海外各国各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本国文明的创新发展,是中日的优良传统。

作为一个早熟的文明古国,在古代较长时光里,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发展,都遥遥领先于日本。正因如此,中国自然而然成为日本学习的对象。汉唐以迄,中国文学、医学、建筑、水利、茶道、禅宗……在东洋岛国,无不受到各界人士的顶礼膜拜。

特别是在唐代,日本朝野向中国学习,形成一个高潮。据载,仅日本成功派出的遣唐使团,就达13批,其中盛唐时赴长安学习、与大诗人李白结下深厚情谊的阿倍仲麻吕(中文名叫晁衡),就是日本著名的留唐学生。晁衡回国时船只在东海被台风吹到越南,李白以为他葬身大海,悲恸地写了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后来安全回到日本,但这首情真意切、体现中日民间友谊的七绝,却流传至今,成为中日交流的佳话。

中日一衣带水,却需跨越风浪滔滔的东海。跨海往来,时常会遇上汹汹台风,运气不好时还有各种风险。所以,跨过这片海,到远方寻梦,真的需要不一样的勇气和智慧。

公元9世纪的晚唐,在日本被誉为奠定大和民族文化基石的大师空海,也是被台风从东海吹到福建霞浦一个叫赤岸的渔村。

或许是历史冥冥之中选择了这个小小的渔村。由于赤岸渔民的救助,空海平安登陆,后来更获得霞浦和福州官府善待,顺利北上长安,完成入唐学习的使命。

日本,东海,赤岸,霞浦,福州,长安……1220年后的甲辰年暮春,我在赤岸空海大师纪念堂釆访时,抚摸着空海入唐的线路图,不禁感慨万千。发生于中世纪的这次文化交流背后,我们不仅看到求学者不畏艰辛与自然抗争的勇气,也看到大唐国家向世界开放的胸怀。同时,在空海随身携带的能证明其身份的文书悉被台风卷走的情况下,福建先民(包括官府与民间)均予热情温暖安顿,体现出海纳百川善待各国友人的气度!假如中间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空海入唐都可能成不了现实。

空海在长安学成回国后,创办了真言宗,这是如今日本影响最大的一个佛教流派,日本不少政商界名人信仰真言宗。所以,霞浦赤岸,这个小小的渔村,在真言宗弟子心目中,无异于一个圣地。

空海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巨大贡献,源自其虚心学习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并结合民族特点,最终形成日本真言宗、文字(平假名),以及日本风格的医学、茶道、书法、文学批评、水利建设等文化体系,这些都证明了,向海看世界,开放兴家邦,大力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对本土文明的振兴或复兴,是多么重要!

空海来了,又回去了。而早于他半世纪的一位中国和尚,来自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法师,应日本遣唐僧荣睿、普照等人邀请,六次东渡,历经千难万险,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终抵日本,谱写了中日交流的另一段传奇。

鉴真带了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建筑的一颗明珠。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颇为引人瞩目。鉴真东渡整整900年后,1654年,来自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隐元禅师,也应长崎各界之邀,东渡弘法,并创立了日本的黄檗宗,其前21代宗师,均来自福建。至今,日本黄檗宗信众1000多万人,万福寺1000多座,在朝野各界影响深远。

鸦片战争后,落后的晚清帝国屡受西方列强欺凌,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变法后,走上学习西方、自强追赶的崛起之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海看世界,首先看到的是身边日本的变法自强,于是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掀起东渡日本留学潮,一批又一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典籍,从日文翻译成中文,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鲁迅、章太炎、李叔同、郁达夫等大批文化精英,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加入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包容善待一切友好的外来人士。霞浦人迄今纪念千年前在赤岸着陆的空海法师,设立空海纪念堂,诚邀日本人来此祭祀空海,参加空海学术研讨,增进民间情谊。在福建泉州灵山,有个灵山圣墓,这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往泉州传道的弟子三贤四贤的墓地,至今被泉州人完好保存下来,还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这些史实,足见中国人对外来人士、外来文明的包容与尊重。

碧海泱泱,涛声不息。面对既竞争又合作的世界,人类的目光,只有面向大海,越过大洋,才能聆听到远方持续进步的呼唤,才能看到世界各种文明多姿多彩的面孔,才能感受到各民族不同思维的独特魅力,才能为本土本国发展,引入新的模式,注入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