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深耕“小社区” 服务“大民生”

本报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游晓璐 林婷婷

莆田市义诊进社区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近年来,莆田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社区党组织建设、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解决“政府忙不过来、市场不愿做”的社会问题和居民需求,打造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

城市:收集诉求 按需定制

黄蓝撞色的拼接地板,温馨童趣的阅读环境,活力满满的互动游戏……近日,一场以“阅见未来 共沐书香”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在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社区举行,活动结束后,同行社工还为亲子家庭送上崭新的绘本故事画册。

“像这类附赠礼品的亲子活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阔口社区党委书记戴嫦娥说,“我们社区有2万多人口,住房密集,新老居民多,对各项服务要求相对较高。靠居委会10来个工作人员,怎么也跟不上居民的需求变化。我们希望能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搭建自治互动的平台,居民需要什么,社会组织就提供什么。”

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针对新时代社区居民需求多元化的现状,莆田市开展社区需求和社会组织资源双向摸底,推行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工作法,将社会组织服务资源与社区居民需求精准匹配——需求清单,通过走访社区居民形成;资源清单,由对应的社会组织将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收集公布;服务清单,根据前两张清单形成具体服务项目,并根据居民需求变化不断更新。

走访社区居民超5000户,形成调查问卷1.5万多份,集合各类社会组织500多家,梳理服务70项以上……这是去年全年莆田市民政部门依托网格员、民政员、社工下沉社区形成的有效足迹。

群众“点单”,社会组织“定向接单”。群众最忧最盼的问题,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去年10月,以阔口社区居民需求清单为基础,莆田市民政局链接了社区内的文教教育培训学校等22家社会组织,举办社会组织与社区共建签约仪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78次。

截至目前,莆田市民政部门已在全市42个社区(村)进行了集中签约活动,推动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共建清单800余份,开展活动70余场,惠及群众2.5万人次。

农村:发现缺口 主动服务

“你们又出去忙呢?有空来家里坐!”乡间小路上,林阿嬷遇到外出走访的社工女孩们,笑着打招呼。身体康复后,她时常出去串门、遛弯。

72岁的林阿嬷是秀屿区东峤镇田庄村的一名分散供养对象,她早年丧子、中年丧夫,日子过得清贫。去年7月,林阿嬷因肾炎住院,刚一出院,几名社工女孩就找上了门。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林阿嬷身边长期无至亲陪伴、缺少精神慰藉,本就腿脚带疾的她再添新病后,情绪更差,甚至有轻生倾向。”厦门社造文创东峤社工站工作人员吴颖告诉记者,那几个月,她们3名社工每周两次上门陪伴开导林阿嬷,教她编竹篮、给她测血压血糖,还发动左邻右舍和志愿者共同关注林阿嬷的日常生活。3个月后,林阿嬷变得乐观,有了较强的自助意识。

“沿海乡镇群众诉求多元化,潜在隐患较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后,聚焦居民日常需求,主动发现,提供了司法、家政、心理疏导等普惠性服务,就地解决了不少问题。”秀屿区东峤镇党委组织委员黄黎山表示。

为推动社会组织有力、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莆田市结合“五社联动”试点创建,依托覆盖全市的“党建+”邻里中心、社工站等,搭建民主议事厅、养老服务室等功能阵地,截至目前,已推动805家社会组织进村(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总时长超过3.2万小时。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莆田市还引导社会组织以多元、特色的服务参与到“福蕾计划”“晨曦行动”“村民夜谈”等活动中,形成多方联动的特色服务品牌,常态化参与平安建设、社会融入等,受益群众达2.5万余人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