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泉州洛江:“专精”细分赛道 “特新”汇聚动能

□本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陈秋婷 郭思婧

“专精特新”企业数两年实现倍增,年均产值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企业税源优质稳定、支撑税性比超70%……近年来,泉州市洛江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化推动、梯度化培育、精细化扶持,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截至目前,泉州市洛江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第六届泉州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数占全市40%。

集群化培育,铺设优势新赛道

日前,来自泰国的采购团抵达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地签订了采购设备合同。“单单这套沥青搅拌设备,我们就拥有555项专利,其中包括65项境内发明专利,保证了企业的领先地位。”在铁拓机械的展厅内,总经理高岱乐指着施工现场的照片视频介绍说,自2004年成立以来,铁拓机械不断加强在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领域的深耕和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全品类、多系列的产品体系,出口至60余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泉州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铁拓机械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沥青再生设备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的“沥青混合料厂伴热再生设备”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实现从8吨每小时到480吨每小时的产能跨越。今年3月,铁拓机械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北交所龙年首家挂牌企业,也是我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机械装备是洛江区的5个百亿产业集群之一。其中,除了铁拓机械,还涌现新源重工、天智合金等一批具备牵引带动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据洛江区工信局局长杜荣文介绍,着眼于“智造洛江 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洛江区注重规划引领,梳理形成机械装备、特种部件、新型材料、智能传感以及动力系统“4+1”产业链条体系,坚持集群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型工业化实践地和省智能制造重要承载区。

在占地145亩的新源重工智能数字化产业园内,数十台完成组装的轮式挖掘机整齐排列,等待销往全国各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订单。“在这里,从下料生产到割铁、做车架、喷涂、装配……生产一辆轮式挖掘机只需要20分钟左右。”新源重工副总经理颜文山介绍。

作为小型轮挖机行业的头部企业,新源重工2000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5吨级360度全回转轮胎式液压挖掘机,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其小型轮式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2023年,新源重工增资16亿元投建5G轮挖智能数字化产业园,引进履带链条、销轴配套、车桥传动等配套企业同步入园。“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年产挖掘机整机1万台以上,产值达25亿元以上。”颜文山说,新源重工的目标是逐步成长为机械装备链主型企业,实现产销量突破,并辐射带动区域内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介绍,下阶段,洛江区计划实施新源重工5G智能数字化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园、沥青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增资扩产项目44个,总投资1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6亿元,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3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8个,年底可投产项目111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洛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精细化扶持,锻造发展新动能

走进洛江区首个5G全连接工厂——泉州天娇妇幼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加载5G数据采集传感器的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条条婴儿拉拉裤快速生产成型。

“天娇5G全连接工厂实现产品质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结合大数据、AI视觉检测和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公司生产中心副总陈东晓告诉记者,5G全连接工厂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灵活性,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还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娇专业从事母婴卫生用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目前在全国设有3大卫生用品生产基地,配备了36条技术先进的高速生产线。“2023年,公司的总产能突破50亿片,产值超15亿元。新园区增资扩产后,2024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亩均纳税额超40万元。”陈东晓说。

天娇的5G全连接工厂是洛江区坚持数字赋能,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洛江区出台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13条措施,支持企业加快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新增44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总投资超百亿元的30个产业数字化项目,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与此同时,洛江区还坚持精细化扶持,实行“一对一”服务伴成长。每年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库,建立区领导及区直部门挂钩联系+第三方专业机构“一对一”服务机制;出台《洛江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从提高奖励标准、降低申报门槛、优先支持保障、优化提升服务4个方面出台15条措施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洛江注重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据洛江区科技局局长田珍介绍,目前当地已培育8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项装备技术产品进入省级指导目录;成立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泉州创新中心,促成信和新材料、众志新材料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对接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洛江区还借助辖区高校、职业中专校地产教融合优势,每年为“专精特新”企业订单式培训科技、管理等人才1000名以上。

如今,“智造洛江”的名片成色更足,“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成长,五大百亿产业集链成群。数据显示,洛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4家,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卫生用品、工艺制品、建筑家居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主导的智能装备、卫生用品、工艺制品等产业集群均增长20%以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