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强海之道 重在人才

□刘益清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百年前在倾囊创办厦门大学及集美系列学校时,就把海洋人才培养列入重要选项,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为我省崛起为海洋强省,提供了不竭的人才支撑。

历史将永远铭记陈嘉庚先生在培养海洋人才上的孜孜追求和杰出贡献。

1920年2月,集美学校实业部水产科正式开办,渔业、航业兼修。此后学校建设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演变,但在培养应用型航海人才方面,陈嘉庚始终定位明确,坚持其向海图强的理想。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他对海洋相关学科的重视得以延续,而海洋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成规模,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见证了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被誉为我国海洋科教的“蓝色摇篮”。1946年秋,厦门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学系。

1949年,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期间,陈嘉庚作为华侨民主人士首席代表提交了7份提案,其中一份便是“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案”。1956年,陈嘉庚又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恢复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和上海航务学院,并要求多招收福建籍学生,保证福建航海人才的培养。

百年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培养的中高级航海人才就达3万多名。

陈嘉庚先生对海洋教育的高度重视,与他长期奔波海上、游历各国的经历密切相关。放眼看世界的他,深知近世以来强国必兴海、兴海必靠人才的道理,以其胸怀天下之眼光,办现代之教育,必定不能忽视海洋交通(如航海)、海洋水产、海洋生物等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深化。

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兴海之道,皆始于人才。明代前期,明成祖朱棣重用郑和、王景弘,组织大规模舰队下西洋,因而极大拓展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15世纪末,葡萄牙因有哥伦布等人,率领船队劈波斩浪,首次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随后,西班牙的麦哲伦在渡过大西洋后,又越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茫茫太平洋,抵达东南亚和印度洋,并绕过非洲好望角,返回欧洲,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正因为葡萄牙、西班牙航海家最早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两国的势力才最早渗透到拉丁美洲。

海洋世界,变幻莫测,既充满无限风险,又蕴藏无上机遇。15世纪以来,随着大航海带来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世界力量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东方禁海重陆的国家,渐行渐弱,西方欧洲列强,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相继成为海洋强国,登上世界舞台,特别是国土面积甚小的荷兰和英国,一个成为17世纪“海上马车夫”,一个崛起为18至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海洋的力量,由此略见一斑。

中国拥有3.2万多公里海岸线(包括沿海岛屿岸线),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但在明朝中期的倭乱之后,基本上走上禁海的保守发展道路。当西方大兴海洋、加速全球贸易一体化时,天朝帝国却关起门来,只有少数几个钦定的沿海口岸被允许从事国际贸易。就这样,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国在眼睛半睁半闭之间,遗憾地错过了!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先进分子睁开大眼,一下子发现天朝帝国已经被世界远远抛在后面了。从此,有了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左宗棠、沈葆桢兴办福建船政,延聘洋人为师培养海军人才,大造新式船舰,建立新式海军;更有了严复等启蒙思想家译介《天演论》,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新理念……他们,都是近代向海看世界、推动国家进步融入全球化的先驱,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精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证明,在全球化时代,欲使国家强,绝不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搞建设。一个现代的强国,必须放眼全球,善用世界陆海资源及太空乃至外太空资源,合力推进本国的发展,整体提升自己的文明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中,福建始终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泉州瓷、茶畅销世界。近代,福州、厦门均为通商口岸,是中国学习西方的桥头堡。当代,福建领开放风气之先,是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

海是龙世界,天是云故乡。在浩瀚无垠的海洋,只有充满龙一般精气神的优秀人才,才能胸藏勇气与智慧,有信心有能力沉着应对大海的种种挑战,自如应变各种难以意料的形势,成为面海竞争的赢者。

海洋事业是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培养造就宏大的海洋人才大军,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是发展海洋事业的人才资源基础。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辽阔的海洋,将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资源和最大优势,而这一资源是需要人把它转化为真正的优势来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因此,海洋人才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在新时期,国家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出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沿海各地纷纷出台培养海洋人才政策,海南省提出要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和海洋人才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调整生产方式,实现海洋经济的新跨越。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扶持海洋人才培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力度也很大。我省把海洋经济提升到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并重的四大战略性增长性经济板块,予以相关政策扶持。

长风浩荡,大潮奔涌。当前,面海发展,向海兴闽,呼唤更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海洋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教育部门、涉海院校、科研院所、海洋主管部门、人才需求部门等力量,加快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建设海洋强省的人才合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