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国云注智 聚力向新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信生态成果体验馆盛大开馆

中国电信生态成果体验区人气火爆。

智能控制大模型“翼云控”展示。

观众体验AI“簪花写真”。

国资央企智算云调度管理平台展示。

“息壤”智算平台展示。

“星辰”大模型展示。

AI验布机展示。

5月23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信生态成果体验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盛大开馆,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中国电信以“国云注智 聚力向新”为主题,充分展示在云计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量子、安全及数字平台等七大战新领域的最新成果。相较前两届,本次成果体验区展项更多、技术更前沿、互动体验更丰富,全面展现中国电信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加快智算云建设

夯实数字化转型底座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石。在成果体验区,中国电信通过可视化数据与创新智算平台,展现天翼云向智算云全面演进的成果,以及在推进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云计算及算力方面,中国电信重点规划“2+3+7+N+M”的智算布局,智算规模达到13EFlops。在上海,建成单集群的万卡智算资源池,同时在全国设立多个具备千亿参数以上训练能力的公共智算中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中心,建成大规模的天翼云4.0资源池,在全国280个城市实现“一城一池”布局,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泛在算力接入能力,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在成果体验区内,中国电信着重展示了天翼云“慧聚”“云骁”“息壤”三大智算平台,以及天翼云操作系统TeleCloudOS 4.0、TeleDB数据库等一系列领先成果。其中,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慧聚”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大模型智算服务,提升大模型训练推理效率,降低训练门槛。云智超智算加速平台“云骁”支持多款国产芯片以及上层框架,可以对万卡规模智算集群进行纳管。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建立统一的算力度量体系,整合算与网资源,服务“东数西算”工程,让算力像电、水等基础能源一样按需、按量灵活供给。

为满足数据不出域和灵活训练大模型的算力需求,中国电信首创智能算力车,实现智能算力随需而动。智能算力车可将大规模算力通过车载形式快速部署到客户指定地点,提供端到端的大模型服务,支持48小时省(区、市)内快速部署、全国跨区域调度。多车级联可形成算力车集群,被称为“移动的智算中心”。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助力数字中国新发展

中国电信创新升级“数链智网”(DCAN)数据要素能力体系,依托云、网、数、智、安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建设便捷化、可信的基础设施,为数据应用服务打造数智化、场景化的数据能力和产品,为数据跨境融通提供高效安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统一构建先进的数据要素能力体系,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在本次成果体验区内,中国电信集中展出全栈数据要素生态图谱、“星海大数据”产品能力矩阵、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灵泽2.0数据要素平台等四大能力以及在海南、安徽安庆、浙江温州的数据要素实践成果。

中国电信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集数据自动化采集、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分类补全、质量监控及智能问答于一体,助力企业高效管理数据资产,释放数据价值,引领数字化转型。

“星海大数据”产品能力矩阵,依托基础云网优势和海量数据湖,打造数据平台产品,提供大规模集群调度、多中心跨域协同、高性能隐私计算等技术的自研能力,将自身数据与产业、大模型等数据相互融合,打造面向金融风控、区域洞察、政务服务等领域的50余项数据产品,将深耕数据与人工智能相互融合,引入大模型语料数据,为大模型提供融AI数据底座。

“灵泽”2.0数据要素平台,基于云网基础设施,具备完善的数据集约共享、安全可信流通能力。在功能方面,数据要素流通平台由一个“开放共享门户”及“数据要素交易+可信流通计算与共享+运营管理支撑”三大模块构成支撑,构建了“自研+生态”隐私计算能力的基础底座统一纳管和“核心+区域”的两级部署能力。该平台覆盖了数据要素的生产、加工、审核、上架、订购、交易合约、产品交付、结算支付等全流程。目前,“灵泽”2.0数据要素平台已在18个省(区、市)上线应用,助力公共数据运营,并支持全国首届“数据要素×”大赛平台建设。

中国电信立足海量数据资源禀赋及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持续培育数据要素生态合作体系。公司围绕数据要素流通全链条,汇聚超过200家关键核心单位企业,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共同打造数字要素产业生态,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加速智算融合应用

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近年来,中国电信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发布“星辰”系列大模型,推出星辰MaaS平台,汇聚丰富的行业大模型生态,提供多样化、一体化的大模型应用服务。公司通过对行业大模型的“评—选—部—数—训—推—用”,全面推进“5G+云+AI+应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为加速数字化应用创新发展注智赋能。

在“AI+工业”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展示承建的国资央企智算云调度管理平台。该平台支持通算、智算、超算等多种异构算力的统一接入,具备跨服务商、跨地域、跨架构的统一算力管理调度能力,实现国资央企算力一张网,降低上云成本,推进国资央企范围的优质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在“AI+中小企业”领域,中国电信现场重点展示了多场景联动的翼智企标准ICT解决方案。通过客户统一入口小程序,现场观众可以在线订购AI数字办公、AI视频安防、AI智能会议、AI数字人等20余款行业大模型应用,并可以通过融合企业网关实现一键快速部署。现场IOC大屏展示了全光酒店、智慧商超、中小企业制造、电商直播等十大面向中小企业的全光场景化解决方案。

在“AI+民生”领域,中国电信运用大模型交互模式与虚实结合技术,生动呈现在文宣、教育、卫健、农业农村、金融、住建、交通等垂直领域落地的行业大模型应用。目前,中国电信已研发20多个行业大模型,为智慧工厂、智能矿山等场景提供强大支撑。

中国电信还特别展出了一系列落地福建的智慧工厂项目,现场演示5G智能制鞋生产示范线、AI验布机、AI验盒机等智能设备,让观众直观领略AI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助力数字福建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在现场,中国电信演示了星辰语音、语义、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展出了能够智能对话的数字人系统,集视频接入、解析、管理、应用于一体的星辰大模型一体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的“星海大数据”AI融合平台等,体现出中国电信自研大模型能力的成熟性和完备性。同时,中国电信还提出了一种大模型驱动的异构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框架——大模型智能体,赋予异构智能体系统高层语义理解、技能认知和复杂任务执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还在大模型智能体上搭载离线大模型,开发出大模型离线智能导盲犬,实现了智能人机交互、智能乘梯引导、智能过街引导和智能室内引导等功能,展示了离线具身智能范式的可行性和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广东、河北、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六省市公司也设置了综合展区,集中展示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及案例。

此外,观众还可以现场体验AI生成“簪花写真”,感受福建非遗文化“簪花”在科技赋能下焕发的新魅力。

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

筑牢数字安全新防线

当前,中国电信已构建覆盖陆海空天的一体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在全球首创汽车直连卫星业务,支持双向卫星通话及卫星短信收发。中国电信天地一体网络通信能力实现空天地多域协同接入,助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百花齐放。在成果体验区,中国电信联合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推出的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功能的旗舰手机悉数亮相。全球首款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功能的旗舰汽车比亚迪仰望U8越野玩家版也备受关注。

中国电信“红盾”安全体系、“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密信、“见微”安全大模型、可信通信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能满足不同行业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需求,构建端到端安全防护体系,为千行百业筑牢安全防线。其中,“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支持超算及量子计算任务的云上混合调度,推动量子计算在量子化学研究、新药新材料开发、能源气象模拟、人工智能等场景的应用。量子密信可在各类场景下支持即时通信、安全办公,满足用户对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加密保护需求。“见微”安全大模型与生态伙伴合作共建高质量数据集,经过大模型的过滤聚合处理,实现云网告警压缩率达到99.2%以上,显著提升云网安全运营效率。

网络安全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坚实屏障,是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中国电信长期致力于探索实践云网基础设施的架构安全、内生安全和原生安全,增强云网关键基础设施的健壮性,强化数据安全运营体系,持续提升安全产业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在行业内开创性建成云网安全中台,实现对云网安全风险的可测、可知、可防、可控。

本次电信生态成果体验馆还创新性推出元宇宙展厅,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观展,感受数字科技的魅力。

中国电信还邀请华为、中兴、英特尔等18家产业伙伴共同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盛宴。

数字潮涌奋楫行,蓄“新”赋能向未来。本次成果体验活动是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中国发展的精彩展示。中国电信作为云服务国家队、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创新性综合智能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