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观天下 上一版   
下一篇

时 评

这波“承认潮”让美更孤立

23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名男子经过建筑废墟。以军当天撤离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据巴勒斯坦卫生部23日发表的声明,以军在杰宁持续3天的军事行动已造成12人死亡、25人受伤。

这是2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拍摄的以色列军车。

22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上空浓烟滚滚。

20日,在加沙地带北部,人们在遭遇空袭后运送遇难者遗体。

21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经过以军轰炸后的废墟。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地带北部和南部多个地区,造成至少19人死亡。

伊拉克卫生部22日发表声明说,首批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伤员当天抵达伊拉克接受治疗。

22日,在伊拉克巴格达,救护车运送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伤员。

22日,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伤员家属抵达伊拉克巴格达。

22日,一名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伤员抵达伊拉克巴格达。

挪威、西班牙、爱尔兰22日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前不久,巴巴多斯、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等国也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美国从中作梗,巴勒斯坦建国进程长期受阻,近期这波“承认潮”,再次反映出更多国家站在了公平正义一边,体现了国际社会人心所向。

独立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夙愿。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巴勒斯坦建国,先后得到130多个国家承认,但其中不包括西方大多数国家。因此,这次三个欧洲国家背离美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巴以问题上,美国正变得愈发孤立。

正式加入联合国是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关键一步。早在2011年9月,巴勒斯坦就提出了申请,当时由于美国反对,安理会行动被搁置。今年4月,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再次被美国在安理会无情否决。

巴勒斯坦人民迟迟无法实现独立建国的合法民族权利,长期遭受的历史不公迟迟得不到纠正,“两国方案”迟迟无法落实,成了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症结。多年来以色列作为占领方不断侵蚀“两国方案”的基础,当前已持续7个多月的冲突更可能彻底葬送“两国方案”的前景。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攸关中东和平稳定,攸关国际公平正义。爱尔兰总理哈里斯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一项明确支持“两国方案”的决定,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及其人民实现和平与安全的唯一可靠途径,将有助于中东和平与和解。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当天的讲话中提到,西班牙作出这一决定只为“和平与正义”。近日,第十次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重申巴勒斯坦人民拥有包括独立建国在内的自决权,确认巴勒斯坦符合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资格,建议安理会重新积极审议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人心所向。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这波“承认潮”被视为有利于挽救“两国方案”,将推动更多有意向的国家“向前迈一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休·洛瓦特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朝着通往巴勒斯坦人民拥有自决权的可行政治路径上迈出的具体一步。《纽约时报》刊文指出,欧洲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反映出,越来越多国家认为承认巴主权不必等到巴以达成永久和平协议之后。

尽管越来越多国家站到了公平正义一边,但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大的阻力就是美国。美国媒体22日引述一名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国政府反对欧洲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一直以来,美国一方面声称解决巴以问题的出路在于“两国方案”,另一方面却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作为国家存在,站在国际社会、国际道义和人类良知的对立面,对正义呼声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边喊停火,一边供军火;一边谈救援,一边设障碍,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记录。

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亟待纠正,而当务之急是促成巴以停火,实现地区和平。挪威外交大臣艾德表示,挪威希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能够鼓励巴以双方重新启动和平谈判。期待这波“承认潮”会鼓励更多国家拿出政治勇气,顺应国际呼声,做出正确抉择,助力巴以和平进程。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