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篇

莆田黄金珠宝产业双向奔赴打造新传奇

□本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伊晓燕 朱崇飞

北高黄金珠宝产业园区 蔡国微 摄

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埕头的黄金珠宝文化馆,被誉为“黄金鸟巢”。 刘朝阳 摄

位于秀屿区上塘珠宝城的福建雪峰银饰批发中心,业务员在给客户挑款式。林爱玲 摄

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莆田厂房里,科研人员在操作仪器设备。(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902年,15岁的张阿罕,从家乡北高冲沁村南下香港学习“金镶玉”技艺。6年后,张阿罕于上海创立了“华昌”字号并将技艺传给儿子张阿岳和侄儿张如鑫,这项古老技艺在“金二代”“金三代”手中得到了继承与保护。

北高镇,一个曾被莆田人称为“界外”之地的贫瘠乡镇,此后100年,不断有工匠背上家当,靠着手中的小锤子、铁墩子游艺四方讨生活,在同乡同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一条覆盖全国的“打金链”。如今,全国各地4万多家黄金终端零售店中有30%是北高人经营,年销售3000多亿元,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

借力时代东风,几代珠宝人从北高走向全国,又带着遍地开花的驰名商标“荣归故里”——2016年,由莆田珠宝玉石、黄金饰品行业数十家龙头企业抱团投资建设的莆田国际黄金珠宝产业园项目启动,宣告北高从“黄金珠宝人的摇篮”升级成为“黄金珠宝产业大本营”。

8年后,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莆田“掘金人”在如何提高品牌“含金量”与政府“把莆田的舞台做大”的冀望间,正努力寻找一个“双向奔赴”的机会。


“金银谷”崛起

5月11日中午,莆田气温升到30℃。30平方米的老作坊里,林雪旗熟练地用火钳夹着旧银饰品投进20厘米高的熔炉,满炉后,将液态银浇筑在长条模具中待冷却,如此往复动作数小时。

林雪旗是福建雪峰珠宝如今的掌舵人,打银需要经历的熔炼、锻打、锤光、锉形、錾花、焊接,他从小就会。完成熔炼工作后,他从厂房驱车数公里到上塘珠宝城里的展厅,接待各地来配货的代理商。

从游艺四方的银匠兄弟,发展到拥有上万家下游批发商的供应商,从厂房到展厅,雪峰珠宝展现了一个银饰珠宝人发家的完整横切面,成为莆田秀屿东峤镇从盐碱地蝶变成金银滩的一个鲜活案例。

2006年起,秀屿区在废盐田上打造集珠宝制造、工艺展示、文创体验、休闲购物、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专业性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吸引在外乡亲回乡投资创业,着力培育做大金银珠宝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上塘成为继深圳、义乌后的中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六吨白银进,六吨白银出”。

在黄金珠宝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10个黄金珠宝商,8个莆田人,7个北高人。此时,距离上塘珠宝城仅14公里的荔城区北高镇,北高人正在酝酿一个“金光闪闪”的新点子。

2016年,上塘珠宝城被省发改委列入“互联网+银饰珠宝”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单位,入围福建省首批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同年,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金银谷”产业发展概念,成立了金银珠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北高黄金珠宝小镇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建设北高黄金珠宝产业园一方面是因为荔城籍在外的黄金珠宝商约有15万人,打造黄金珠宝城的产业资源基础深厚,同时随着深圳罗湖、广州番禺等传统首饰生产制造基地要素成本上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莆田可承接产业转移,有助于实现产业集聚。”莆田北高黄金珠宝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周伟伟介绍,北高黄金珠宝产业园分为东区与西区,其中东区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已开发75亩),由191家企业抱团共同投资;西区项目占地面积约116亩,2期占地面积约32亩,总投资达13亿元,由莆田市黄金协会322家企业共同出资开发建设,规划以黄金、首饰为特色产业。建成后与相邻的秀屿区东峤镇“上塘银饰小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携手助推莆田“金银谷”崛起。

自运营以来,黄金珠宝产业园已引进了西普尼穿金戴银、金稻谷、金佰爵、禧美等6家龙头黄金加工企业,恒星、龙祥、汇巨等10家珠宝包装企业,金百发等2家小作坊,以及巨安电子厂等3家电子厂。批发展厅进驻了以银饰和翡翠为主的32家展厅、2家淘宝直播服务商及1条珠宝电商供应链。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荟萃楼、六桂福、爱恋、鸳鸯金楼、华昌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六六禧、黄金码头、金至福、周百福、周先生、尊尚、宝缘、聃妮星、六喜等70多个省、市知名珠宝品牌,但要实现莆田黄金珠宝商墙外开花“墙内香”,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打金匠到“打金帝国”

莆田自古就是一块并不富裕的土地,拥有“无中生有”“逆天改命”的开拓精神的莆田人深知,路在脚下,哪怕“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莆仙珠宝玉器制作史由来已久。莆仙自唐宋时期,已有民间金银加工匠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就有被朝廷工部认定载籍的金银工匠。

进入20世纪60年代,北高镇埕头村叶仙芳(人称“老仙芳”)是继张阿罕后,最具有代表性的开创性人物。1958年,叶仙芳在埕头铁厂担任炉长,次年开始钻研打银技术,而后开始外出谋生。他挑着担到处补锅、灌铜瓢、打银,足迹遍布灵川、忠门、东庄、江口等地。1970年,老仙芳带着徒弟一路南下到达广东,收取民间散银,打造成首饰,逐渐成为一方名匠,并带出了一支同乡工匠队。

在林雪旗的印象里,20世纪80年代,上塘镇有一条新街,专门卖打银模具。后来,林雪峰、林雪旗兄弟从跑街卖模具开始也捎带卖银饰,从走街串巷模式演变为一个小柜台、一个店面。

彼时,国家黄金工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黄金市场“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北高匠人带着打金技术“锦衣夜行”。

秀屿东峤镇的林国春,他的足迹则迈得更远。“我们当时把模具卖到北京,有个金铺老板说,没有师傅有模具也没用。”这句话启发了林国春,他便从老家请来同乡给老板打金,自己也和兄弟一起加入打金行业,逐渐形成一条技术链。

“1994年我们在呼和浩特开了打金铺,当时金价每克不过百元,一个戒指的工费可能比黄金还贵,没出几年,我们兄弟几个就赚了几十万元。”林国春回忆说。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林国春的机会也来了。随后,他在蒙古乌兰巴托等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意王国,涉及黄金、酒店、餐饮、砖厂、煤矿等行业。一些理念先进、资金雄厚的莆田人顺理成章地承包了部分金店,迅速占据了中国黄金珠宝终端零售市场的核心渠道和发展先机。

此时的北高人陈金象正带着港福珠宝进驻中国珠宝产业集聚中心——深圳水贝。和潮汕珠宝商“前店后厂”专注加工制作领域不同,莆田商帮在深圳,主要控制下游消费市场。“莆田在全国开金店的同乡多,我们在深圳主要给大家找货,也帮着给工厂出货。”港福珠宝创始人陈金象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并迅速锚定公司的定位:做供应链平台。上游与400多家厂商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下游是全国3000余家终端零售商,深耕黄金珠宝服务链的港福珠宝,成为广东十大时尚品牌之一。

港福珠宝的发展轨迹是在深圳水贝的莆田商帮的一个缩影。据深圳莆田商会统计,在中国每年6000亿元的珠宝零售“盘子”里,莆田人占据了二分之一的份额。在前十大珠宝品牌的加盟体系中,近70%的加盟店面由莆商掌控,在水贝就有约3万莆商,经营着1500多家珠宝店,按照水贝7.6万黄金珠宝从业人员计算,莆商占了近半数。

从流动的“打金匠”到誉满全国的“黄金铺”,谋事“无中生有”的莆商,在金银首饰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将莆田人的产业

转化为莆田产业

黄金又涨价了!5月21日上午10点,黄金交易市场开出新价,每克574元,“五一”节后连涨28元,国内黄金珠宝品牌火速调高了黄金零售价,不少品牌价格已站上新高,周大福、老凤祥、周六福、老庙等黄金品牌金饰克价纷纷调至742元上方。

与此同时,在深圳水贝特力珠宝大厦4楼的黄金码头批发展厅,如往日一样繁忙。5000平方米的大展厅,10多个“回”字形柜台里陈列着满满当当的金饰,涵盖3D硬金、5G足金、5D无氰硬金、金镶玉、彩宝等产品。4米长的一个柜台,不同克重的戒指粗略算就有5000多枚。批发商们拿着单子和手机认真对款式,一个配货员忙时要同时接待两位客户下款。如今,林国春的黄金码头已成为中国黄金、周六福、中国珠宝等众多珠宝品牌的指定供货商。

随着莆商在珠宝行业的影响力逐步加强,莆田当地政府不断在思考:如何将莆田人的产业转化为莆田产业?

为此,黄金珠宝产业园先从业内的痛点上找方法扶持企业。针对黄金珠宝企业对黄金原料需求量大的特点,成立荔城黄金公司开展黄金赊销业务。

“荔城黄金公司利用银行授信向上金所购买黄金原料,赊销给用金企业,并按年与赊金企业签订合同。风险防控可以由第三方监管方对用金企业进行监管或是用金企业提供房产抵押模式。”荔城区黄金珠宝协会会长吴金鹏向记者介绍,黄金赊销有助于缓解用金企业资金短缺痛点。去年以来,已与金稻谷、金佰爵等4家莆籍珠宝企业开展黄金赊销业务,提供赊销规模约4亿元,实现黄金贸易营收20亿元。

“支持市金银谷公司与深圳瑞美美珠宝共同出资成立市金银珠宝融资担保公司,由国企入股提升授信额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将担保业绩流量导入商贸统计。”周伟伟介绍,从金融服务到落地配套,黄金珠宝产业园正努力探索行业发展方向。

据悉,北高黄金珠宝城正在进行一系列扶持黄金珠宝企业发展的动作:对周边作坊退村入园,规范管理;对接上塘QIC检测基地,在珠宝城设立分仓,设立电商供应链货盘,开设品牌直播店铺等扶持珠宝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引进包装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工厂和金、银电镀及无氰电铸企业,建设园区“零污染”污水处理系统;黄金赊销监管方面,设立深圳金库,提升企业黄金赊销使用效率,形成“来料—出货”的监管闭环,为企业降本增效;参照水贝模式,集中设立黄金批发展厅;协助金银谷控股海峡金服,解决产业园黄金购买的资质及成本问题,引入黄金提纯项目,协助补全产业链条。

新赛道上垒起“护城河”

虽然起步早,终端门店多,但没有一家上榜全国十大品牌,始终是莆田黄金珠宝人的遗憾。

“莆田黄金珠宝行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区域品牌多。”周伟伟举例,荟萃楼加盟店1000家;六桂福深耕东北,加盟店1000家;鸳鸯金楼现有加盟店1500多家;爱恋珠宝深耕云贵川,现有加盟店500家;龙凤品牌在湖北、江苏形成区域性品牌,加盟店超700家……仍未能达到全国性品牌3000家的门槛。

擅长抱团的莆商,在发力黄金珠宝整体品牌发展上,也作出不少努力:成立莆田市(全国)珠宝玉石首饰同业商会、深圳市莆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荔城区黄金珠宝协会,为黄金珠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服务、资源对接等。

2013年,莆商珠宝公共品牌鸳鸯金楼成立,以股权众筹模式,由莆田珠宝商会核心领导,莆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股东、全省各级代理占股,开创了品牌商与省级代理商的合作新尝试,成为莆商抱团发展的集大成者。2016年鸳鸯金楼在新三板上市,总市值3.1亿元。目前,鸳鸯金楼已在全国签约了超过1500家门店,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200多个大中小城市。

上扬的金价,给了黄金市场新一轮“洗牌狂飙”的机会,莆籍黄金珠宝企业也在各自赛道垒起“护城河”。

“时代在变,趋势在变,市场在变,我们始终相信品牌是穿越逆周期的核心。”刚从莆田参加完公司团建会,林国春赶到深圳,马不停蹄和品牌运营负责人开会。敢为人先的林国春,这次看好饰品化珠宝,筹划以银饰品为切入点升级品牌,借船“出海”,打造轻奢线,以此对冲消费降级的选择。

港福珠宝的“金二代”也拿出了数字化新武器,通过整合链接400多家合作展厅/工厂,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多元的产品库,打造便捷配货、实时库存、多方式结算等一站式服务的“云柜台”平台,有效优化零售门店时效速度、库存积压、资金周转、珠宝售后等问题。

乘着国潮风,珠宝设计师黄飞达凭借独特的原创设计,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引领了新一轮的银饰品热,备受影视剧市场欢迎。《甄嬛传》《武则天秘史》《唐宫美人天下》《山河恋·美人无泪》等多部热播影视剧中,演员的饰品采用了黄飞达设计的作品。

在技术创新上,西普尼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工艺竞争力,独创的超分子硬足金专利技术,突破黄金材质在腕表应用的技术瓶颈。如今,西普尼已发展成为中国黄金手表领域的领先品牌,其产品遍布全国2000多家黄金珠宝门店,累计销售量已突破100万只。

2023年底,莆田市国资集团旗下金银谷公司入股深圳西普尼公司,并助推西普尼公司进入2023年第五批创新层进层挂牌公司名单,同时积极推动西普尼公司北交所转板上市申报,打造全国性莆籍金银珠宝龙头企业。

“过去几十年,莆田黄金珠宝人踩着时代红利,不断朝舞台中心走去。今天,当他们回望来处,身后会有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这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周伟伟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