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泉州:城乡统筹建设和美海丝侨乡
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泉州样板”

去年以来,泉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城乡统筹建设和美海丝侨乡,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泉州样板”。泉州的城镇化水平和“三农”工作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泉州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6元。

“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构建城乡融合共兴新格局

优化布局促乡村发展。一是抓好规划衔接。泉州市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体系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支点。二是村庄精准分类。启动新一轮村庄分类工作,全面系统梳理村庄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初步完成2046个村庄分类工作。三是做强产业支撑。十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实施乡村产业发展“4222”工程,打造农业产业“百亿强县”2个、“十亿强镇”15个、“亿元强村”24个。

品质提升促乡村建设。一是提升农村人居品质。统筹推进“抓城建提品质”行动,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客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农村供水保障。二是提升公共配套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308所学校参与“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推动11家上级医院结对帮扶167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建成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834所。三是提升“五个美丽”水平。引入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15支,累计建成乡村“五个美丽”项目超1万个。

党建引领促乡村治理。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推行“跨村联带”区域化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兴村善治头雁培育”计划,遴选5%的优秀村主干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联动培训村主干2900多人次。二是做实基层网格管理。先后培育出“海上枫桥”“电商枫桥”等特色品牌,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全覆盖。三是创新挂钩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市领导定点联系涉农乡镇机制,协调推进重点项目74项。选派58名市直干部到镇村挂职,组建128家“强村公司”,实施864个村企合作项目,2023年新增百万村财村112个,总数达325个。全市建制村村财均达20万元以上。

“四大行动”蓄势迸发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新样板

示范村梯次创建行动。一是夯实试点基础。抓好原有145个省级试点村,共实施项目3000余个,总投资超30亿元。二是做好创建提升。推动146个村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实施重点项目565个。三是完善示范储备。覆盖省级以上“金牌旅游村”、“一村一品”专业村等各种类型,储备村数量达607个。每年推荐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3个,评选市级实绩突出村15个。

示范线整合提升行动。一是串点连线。实施“三无一改”攻坚,推动每条示范线均完成十个项目、百万村财、千万投资的任务目标,累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46条。二是争创精品。每年评选精品示范线6条。三是宣传推介。加强推介引流,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示范镇整镇推进行动。一是分类培育。把全市133个乡镇分为城乡融合、工贸带动、农业生态等3种类型分类培育。制定“五好”评价体系,提出68个共性指标和20个差异指标。共培育整镇推进“五好”乡镇40个,创建乡镇30个。二是集成推动。推动“五一”要求,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年评价”调度机制,实施重点项目1194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三是守牢底线。压实“五零”任务,将整镇推进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示范片区融合发展行动。一是定位高。开展“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共涉及10个县(市、区),河道106.1公里,耕地4.77万亩,村庄64个。二是机制新。整合涉农资金超1亿元,探索建立“指挥部牵头+国企承建+政策性融资+财政补助”投入新模式。三是比拼强。建立晾晒比拼制度,提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裸房整治完成率等28项指标。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21万亩,覆盖率达67.2%;流转耕地1.94万亩,耕地经营权流转率为40.67%。

“三条路径”彰显特色

开启和美海丝侨乡新征程

乡村农文旅路径。一是乘世遗东风。深入挖掘世遗特色资源,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2023年乡村旅游人数达2995万人次,同比增长49%;乡村旅游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30%。二是借网红引流。开展“海丝乡愁——遇见最美村庄”活动,推出遇见最美乡村游路线12条。三是显山海优势。依托绿水青山优势资源,推进沿戴云山脉农旅融合示范带。以泉州海岸线为轴,加快乡村新基建,打造环泉州湾滨海休闲体验示范带。

改革释动能路径。一是做深“产权改革”文章。制定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开展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累计完成交易37宗,交易额1.34亿元。 二是做实“试点地区”文章。深入指导晋江市、德化县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试点工作。三是做活“农房建设”文章。率先在全省出台农村村民集中建房工作的实施意见。

乡贤助振兴路径。一是聚合乡贤队伍。深入开展“党建强引领 乡贤促振兴”行动,成立乡贤理事会1045个,推动县、乡、村三级常态化联系在外乡贤。二是搭设干事舞台。开展“人才返乡”“海归助乡村振兴”等“乡贤回归日”系列活动972场次。三是共创振兴成效。全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县级实验项目92个、市级实验项目23个,投入总额达50亿元。创新“乡贤钥匙”工程模式,鼓励乡贤捐建优质乡村建设项目,共促成并投入使用项目69个,总投资达18.1亿元。

下一步,泉州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和美海丝侨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