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丰泽:理论宣讲接地气 思想引领润人心

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环节。泉州市丰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辖区现代服务业发达、高校多、“新丰泽人”多等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通过育优队伍、建强阵地、创新形式和融入群众生活,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优“三个队伍”

“小团队”焕发“大能量”

宣讲关键是要有一支坚定信仰、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并且能生动宣讲的理论宣讲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求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在丰泽区泰禾广场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的多功能厅里,丰泽新联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会长黄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他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如何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的感悟,赢得阵阵掌声。这是丰泽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小分队进楼宇宣讲的生动一幕。

据悉,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丰泽区迅速成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小分队,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深入社区、台胞、民主党派、新阶联等群体,开展“福小宣·‘泉’民讲·和‘丰’细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等各类宣讲活动3500多场,服务党员干部群众近10万人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

“作为大统战格局的新生力量,新阶层人士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乐奉献,不仅是建设丰泽的重要力量,也是理论宣讲的一把好手,我们非常注重吸纳他们进入宣讲队伍。”丰泽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了打造大宣讲格局,丰泽区在宣讲队伍上持续发力,培优三支队伍,着力解决谁来讲的问题。一是整合资源,培优专家宣讲队。注重用好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等专业资源,打造一支以高校思政老师、党校教师、专家学者为主要成员的专家理论宣讲队伍,定期开展集中宣讲、专题授课,全面系统地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挖掘人才,培优百姓宣讲队。充分挖掘民间宣讲人才,积极吸纳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宣讲能力强的企业职工、“两新”社会组织人员、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民间名嘴、道德模范等,把讲台交给百姓,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微宣讲”小分队,打通理论武装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因时因地,培优特色宣讲队。培养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专家”,用“小故事”彰显“大道理”,把“普通话”换成“地方话”。组建“文艺轻骑兵”,以文艺节目、书画创作等“文艺+”形式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将宣讲内容融入文化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宣讲吸引力。

打造“三维”阵地

“小平台”凸显“大作为”

群众在哪里,党的好声音就该传递到哪里,党的学习教育阵地就该延伸到哪里。日前,丰泽区劳模“六进”宣讲活动走进圣湖社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淑贤精彩宣讲了全国两会主要精神,深入解读劳动法律法规,现场还设置了职工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环节,以及腰颈椎等户外劳动者较为关注的疾病的科普保养知识,在场的户外劳动者、企业职工、社区党员和居民们既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实用法律知识,又获得健康保健知识,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着眼增强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丰泽区坚持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着力在宣讲方式上破题出新,打造差异化课堂,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

——“特色讲”,打造“身边课堂”。组织宣讲志愿者进家入户,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为辖区老党员发放理论学习书籍,面对面学习交流宣讲。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暨“微宣讲”活动,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活动等紧密融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充分利用职工活动中心、职工书屋、车间读书角等场所,放置理论学习材料,推动“千场微宣讲进企业、进车间”“千堂党课进邻里、进网格”,在“党建+”邻里中心开设厝边党史小课堂、传统文化课堂等,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增强理论感染力。

——“现场讲”,打造“实践课堂”。组建红色故事讲解员队伍,用好用活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灵山圣墓、江口码头、真武庙等世遗文化现场教学点,常态化讲解世遗故事。丰富桃花山红色教育主题公园、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等红色阵地,设计红色溯源之旅和具有丰泽IP特色的主题教育路线,让广大居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宣传教育。开通孝廉文化研学路线,弘扬孝廉文化,涵养政德清风,让孝廉文化基因融入群众的血脉之中,化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自觉。

——“云上讲”,打造“网络课堂”。在“看丰泽”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宣传专栏,常态化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材料,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海丝丰韵匠心致远”等微视频展播,方便随时随地收看“掌上宣讲”。综合运用“红色有声图书馆”、基层远教站点、党群服务(邻里)中心、暖新驿站等252个全天候学习阵地,采取“指尖”课堂、掌上点学、云端书屋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城市生活。

融入日常生活

“小故事”彰显“大道理”

朴实无华的家常话、大白话、闽南四句、快板说唱、小品等艺术形式……丰泽区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解惑释疑。

“党的十九大以来,蟳埔发生了大变化。‘蚵壳厝’‘簪花围’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泉州市委讲师团副教授童宝平用地道的闽南语讲述党的十九大以来蟳埔社区的变化以及众多惠民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时,在场的蟳埔阿姨自发地鼓起掌来。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福小宣·‘泉’民讲·和‘丰’细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走进蟳埔社区,20多名头戴簪花围,身着大裾衫、阔脚裤的蟳埔阿姨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

“这些年,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老人的精神文明需求也能得到满足。”蟳埔社区居民陈敬船表示,此次宣讲接地气、有温度,大家都能听得懂,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大家的关心,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丰泽区注重靶向施策,不断提高宣讲影响力。一方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培训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组建区委领导干部宣讲团,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引领全区干部群众共学创新理论,全区理论宣讲覆盖率和普及率不断提升,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丰泽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注重打磨精品宣讲。分级分类举办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开展丰泽区“身边的好党员”闽南讲古表演大赛、“声游丰泽”红色讲解员大赛等,通过理论培训、现场试讲、辅导点评、座谈交流等措施,提高宣讲员宣讲技巧和宣讲水平。同时注重做强宣讲品牌,打造“和‘丰’细语”“刺桐花课堂”“海丝学堂”等宣讲矩阵品牌,先后吸纳100余名担当者、道德模范等担任宣讲员,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园区、校园等开展“小喇叭宣讲”、“小板凳话聊”、“爱拼敢赢说担当”、“微宣讲”+电影艺术党课、“微宣讲”+文艺汇演等特色宣讲活动上千场次,有效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不断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