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屏山时评

描绘县域统筹乡村振兴新画卷

□黄琳斌

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昨日在东山县举行。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的做法成效,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我省按照“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思路,把县域作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加强整体谋划,同步推进县城、乡镇、村发展,坚定不移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路子,取得良好成效。

县域是我国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区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县域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县域可以有效承接城市产业的转移,振兴乡村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就地市民化;可以统筹规划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的空间布局,加强县域层面的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辐射乡村的能力,有效实现县城、乡镇、村协同互补发展。只有把县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城镇和乡村是可以互补、互促、互利的有机整体,城乡一体化规划有利于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提升村庄规划建设水平,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进不同类型村庄建设。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的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为此,需要我们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条件,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小城镇是农村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是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我们要努力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战略节点作用,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力带动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间,乡村展新颜。我们要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