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体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闽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改性腐殖酸的土壤中重金属稳定化技术,为解决平和的花山溪周边土壤原生性污染问题打开突破口——

新型土壤有机肥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

□本报记者 杜正蓝 萧镇平

“本来还担心今年雨水较多影响产量,现在对比看来,挂果明显比往年更多,并且树势健壮,叶片厚大。”近来降雨密集,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的农户赖智江依旧按时进出果园,把闽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带来的液体腐殖酸,均匀喷洒在地表,悉心照料蜜柚树。

随着充沛的雨水,腐殖酸浸润泥土,护持肥力,汇入花山溪的涓涓细流则依然澄净。

就在几年前,花山溪还是一条重金属超标的溪流。它的嬗变,离不开针对土壤和水体进行的综合治理。其中,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顺兴领导的“环境与健康”团队,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积累的“金属有效形态分析及调控”成果,转化为土壤重金属治理新技术——“一种基于改性腐殖酸的土壤中重金属稳定化技术”。该项技术包含的新型土壤有机肥——液体腐殖酸应用后,大大净化了花山溪流域的土壤。

花山溪是九龙江西溪上游主要支流,其中平和段流经霞寨、国强、坂仔、南胜、小溪、山格、文峰等7个乡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平和县蜜柚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之誉。

但在蜜柚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地不少柚农错误地认为,只要多施化肥,就能提升产量。于是,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导致当地水土环境酸化,引发原生性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2016年,省环保厅发布当年5月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其中,平和县自来水取水口水源重金属超标。

为了解决“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难题,平和县选择与闽南师范大学牵手。

“我校科研团队多次深入平和花山溪流域沿岸7个乡镇实地调研,反复分析、研究和实验,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土壤修复方案。”李顺兴介绍说。2022年,团队先对霞寨镇的水质进行修复,该镇流域的水质污染数据就出现了明显下降。随后,治理的重点集中到土壤。

土壤实验有别于河流,数据的采集需要更加分散。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刘凤娇坦言,并不是只有种植了蜜柚和水流经过的地带才受到污染,有些空旷地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容忽视。

2023年9月,闽南师范大学成立“环境与健康”团队,推出自主研发的“一种基于改性腐殖酸的土壤中重金属稳定化技术”,迅速应用到花山溪流域的治理中。团队中标中央环保督查项目“平和县花山溪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控与综合施策修复工程土壤重金属稳定化修复项目(实施)”。据介绍,该项目实施面积5.3万亩,中标金额6800多万元,工程单价低于1300元/亩,治理成本优势突出。之后,闽南师范大学又以410万元的价格,单次授权使用发明技术给合作企业生产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

“科研团队要做的,是降低土壤中典型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降低其流入水体中的浓度,减小其潜在污染风险。”李顺兴介绍,简单地说,团队利用水溶性腐殖酸为基材,研发出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好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集有机肥、土壤微量元素补充剂、土壤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特定重金属有效性钝化剂等4项功能于一体。

数据表明,花山溪流域沿岸的小溪镇、山格镇、坂仔镇、南胜镇、霞寨镇、文峰镇等乡镇的土壤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污染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降低了42%,高风险区域降低了52%,远超预期目标。

“将液体腐殖酸产品均匀喷洒在地表,还能明显减少肥料流失。”平和县小溪镇湖田村农户蔡建忠说,施用这种有机肥后,果树整体树势变得强壮,果实比未施用区域的更大、果形更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