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省重点项目岁金智谷·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一期交付时即实现100%招商,27家企业入驻——

左右楼就是上下游 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本报记者 王敏霞 黄琼芬 通讯员 林晓燕

5月30日,福建省重点项目岁金智谷·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开园交付,27家签约入驻企业正式办理交付手续。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园交付时,已经实现100%招商。

“历经21个月紧张建设,此次共交付18栋标准厂房、1栋综合配套楼,提供11.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据上海岁金集团执行董事、岁金产业集团总裁陈如凯介绍,一期入驻企业以高新、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后备上市等企业为主,涵盖智能装备、智能轻工、智能轻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投产后规上企业占比100%、晋江域外企业占比超50%。

晋江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招商成效,是晋江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阵地、打造融合发展产业社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江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方向,按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思路,立足差异化、前沿化,正重点攻坚连片项目策划、精准定制招商、企业投产达效、园区功能优化,全力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产业社区,推动园区建设提质扩面,助力园区“向高、向绿、向智”发展。

“策划即招商,封顶就投产”的“晋江速度”

立项之初,晋江新智造产业园即采取“策划即招商,封顶就投产”的全链条模式,在提前明晰招商业态、招商方向、招商标的基础上,将高效率建设与高品质招商深度融合。针对入驻企业对象精准匹配物业服务、人才服务、政策服务、研发服务以及资本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服务等各种维度服务,实现企业入驻园区“零操心、零烦恼”。

“我们这次是买下了一整栋楼,6500多平方米,计划在此设立企业总部和检测中心。非常难得的是,3家配套企业就在我们隔壁栋。”福建建登集团负责人赵毕聪告诉记者,作为一家20年来专注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的企业,已经在新疆、江西创立了多家子公司,去年产值达到2.5亿元。此次将总部放在晋江,就是看重这里的产业集群优势和产业链优势,预期入驻投产后能够达到25%左右的增长。

左右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作为晋江市首批标准化产业园区和首宗“四证同发”园区项目,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不仅刷新了园区建设和招商的“晋江速度”,更带给了入驻企业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当我们从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型到设计、研发、生产、服务一条龙的高科技企业时,原有厂房的生产局限明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晋江新智造产业园提前两个月高品质交付,配套设施齐全、符合企业综合性需求的全新厂房,将为我们增资扩产提供全方位赋能。”玖富隆新材料股份公司总经理吴建海说,作为一家专注于足部健康护理的新材料、新科技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玖富隆在鞋底新材料“又精又专”赛道上持续深耕,目前已经取得2个跑鞋黑科技的缓震减震发明专利及十几个实用新型专利。当前企业研发技术迭代迅速,但自家老厂房条件陈旧、设备不够先进。此次新厂房投用达产后,企业产能提升50%以上,极大助力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全力构建全产业链运营服务生态圈

对晋江而言,推动综合产业园区建设,事关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增强发展后劲,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晋江启动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举全市之力、聚要素资源,盘活低效用地。

“晋江新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用地面积为89.5亩,过去像这样近百亩的土地,通常只有一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单独用地,很多厂房都只有一两层,土地利用率很低。现在同样的地块就招商和培育出27家规上企业,真正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说,启动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来,晋江大力推行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工业上楼”,实现“平方”变“立方”,从“亩均论英雄”和“平方米论英雄”两个维度来同时考量企业的贡献。

“综合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建设标准厂房,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空间扩容提质,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成为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成为投资主战场、转型升级主阵地、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晋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测算,晋江新智造产业园项目整体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400万元/亩,年纳税额可达30万元/亩、300元/平方米,将有力推动周边传统行业企业数智化升级,带动区域内上下游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晋江新智造产业园开园交付当天,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众创空间同步开放,其中包含金融超市、科技孵化器、企业赋能平台、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公共载体,全力构建全产业链运营服务生态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