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挖特色资源为产业“献宝”

□本报记者 卞军凯

初夏时节,位于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的溪源裡主题度假乐园建设工地上,水上漂流、十二生肖木屋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试营业。兴建主题度假乐园,得益于溪源村拥有5公里多长的溪流,以及溪流两岸的绿树青山等“宝贝”。

深入梳理和挖掘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特色农产品等资源,溪源村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从产业薄弱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蝶变。

墙上的彩绘、坐在长椅上的公仔……走进溪源村,随处可见两个童趣可爱的卡通形象,这是“YOU好溪源”的品牌形象标识——小油和小茶。

这个品牌IP的设计理念,源于溪源村的特色农业产业——油茶。溪源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合油茶生长,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种植历史。全村种植油茶近3000亩,年产茶油约40吨,享有“闽清茶油第一村”的美称。

村里还有一个名为“长顺油坊”的茶油压榨手工作坊,始创于1895年。2018年,溪源油坊榨油技艺入选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油坊里,蒸烤、过筛、制饼、上架、压榨等古法榨油工具一应俱全,堪称传统榨油的活标本。”这项市级非遗的传承人张宗明介绍。

依托油茶,溪源村抓住福州市被列入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的契机,对标“儿童友好”主题,打造“YOU好溪源”乡村特色品牌,涵盖“油好香村”“游好乡村”等多个产业子品牌,通过品牌定位引领产业转型。

省财政厅派驻溪源村第一书记华宁介绍,以茶油的生产、加工、研学为核心,溪源村建成了以百年油坊为中心的研学基地。此外,溪源村还建立农产品展销中心,让游客“一站式”购齐溪源特色产品。

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微农学堂”,在溪源村十分醒目。步入学堂,三栋教学楼一字排列,设有“微农教室”、“微农试验室”、专家服务站等。

“微农学堂”的前身,是溪源村闲置的小学校舍。近年来,随着村民外流,溪源村小学停办,校舍资产“沉睡”。为了盘活校舍资源,溪源村乡贤捐资300多万元,将小学校园改造成“微农学堂”。

作为村里的“农业新产品技术孵化基地”,“微农学堂”配有微农实践基地33亩、种植基地106亩。2021年,“微农学堂”在基地试种的10亩甜糯玉米新品种取得成功,并于2022年开始向部分村民推广种植了50亩。与种植蔬菜对比,每亩可增收2000元。“微农学堂”成立以来,为当地农户举办油茶、玉米、生姜等10多种农产品培训班,培训农户1000多人次,带动种植户实现增收。(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溪源村的村名,来源于蜿蜒流淌的一条溪流——溪源溪。这条溪长达5公里多,是村里宝贵的生态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一场场乡贤座谈会,逐渐确立了建设溪源裡主题度假乐园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且引回了在三明市成功开发尤溪联合梯田等文旅项目的乡贤张延棋,由他承担起牵头负责项目实施的重任。

张延棋介绍,村里首先邀请专业团队编制了《闽清县三溪乡溪源裡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景区总规划面积7.25公顷,包含油茶观光、研学基地、河道漂流以及瀑布自然景观。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沿溪休闲步道、水上漂流、十二生肖木屋等设施。

按照规划,溪源裡主题度假乐园项目涉及13个子项目。为顺利推进建设,溪源村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政府引导+集体入股+公司运营”模式,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

“全村1974人共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集体入股,在项目中占股51%,让全体村民成为大股东。”华宁介绍。

各方力量向项目汇聚。乡贤张延淼主动承担91个景点的导游词撰写工作;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积极对接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精准科技助力;村民自发参与改造古民居、四合院,为景区打造旅游配套……这座集观光、农业、研学、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度假乐园,将成为溪源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华宁说,下一步,将鼓励更多乡贤返乡创业,引导村民入股集体产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创造‘美丽溪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