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帐篷撑起大市场“露营风”催生新业态

□见习记者 黄星榕 记者 林闻 文/图

厦门集美十里长堤美景如画,成为厦门现象级露营地和网红打卡地。

海沧岛外牧场营地举办的电音主题派对现场

在厦门玩月坡的沙滩吹着海风,躺在帐篷里数满天星斗;在集美十里长堤围坐草坪,远眺仿佛从漫画里驶出的海上列车……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摁下暂停键,来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成为当下不少人的假期选择。

进入6月,作为滨海旅游城市的厦门“露营”热度逐渐升温。现代的露营地除了具备帐篷、天幕等设施装备外,还提供餐食服务,甚至增加了露天电影、live乐队演出、桌游等多种娱乐活动项目。当前,厦门露营消费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重视孩子体验式教育的“80后”、大小公司团建以及热爱社交、追赶潮流的“90后”“00后”身上,并逐渐向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扩散。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34.7亿元,带动市场规模为5816.1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厦门帐篷经济方兴未艾。

露营经济还能“热”多久?

连日雨天,罗雄只能坐在营地天幕下煮茶,等着客人的到来。

罗雄经营的汀禾涧·醉禾醒营地位于厦门最热闹景点之一的曾厝垵,与厦门岛内大多分布在海滩的营地不同,这一处曾山脚下的营地自带了一丝乡野意趣。走进营地,耳边的蓝牙音箱播放着吉他小调,面前的茶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亮着暖光的灯串从天幕顶上一路延伸到池塘中央……

“我们团队从2022年底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罗雄告诉记者,自己算是“赶了个晚集”,在“露营热”的末尾才进入赛道。“因为我们的营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车位也多,在刚开业的时候一天最多接待超过300名客人。”他说。

但从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风靡全国的“露营热”遇到瓶颈,能在自然中享受“诗和远方”的露营基地开始“失宠”。

“厦门露营的旺季非常短,而且运营状态还会依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雨天就没有客人。”罗雄告诉记者,即使旺季客人多,营地的运营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哪怕不接待客人,每天平均下来运营的成本也要3000元左右。

“经营露营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罗雄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偏爱去免费的公园绿地,而非花钱的露营基地。跟风做露营的人多了起来,找块空地,铺上草皮,搭个帐篷就成为露营基地。但都大同小异,没有独特的体验项目抓住客人的眼球,久而久之,客人就流失了。

近年来,随着资本大规模涌向露营行业,露营地的洗牌变得明显。许多露营地一是手续不合规,特别是土地手续;二是运营管理不专业;三是没有足够的体验内容。

“很多参与者都是从一个网红打卡的逻辑出发,让用户感觉拍个照片就可以,这其实是做不长久的,关键在于让用户停留更长时间,产生更多消费,且愿意推荐给朋友。”在罗雄看来,如今消费者出游便捷,方式更加多样,露营热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增量市场萎缩了,竞争存量市场,露营行业迎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做好“露营+”才是赢家

做厦门首家不用自带食物、提供餐饮和垂钓的露营基地,是罗雄的破局之举。而对于海沧岛外牧场营地的经营者老王来说,露营结合轰趴、电音派对,与旅行社合作,在经营中筛选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则是他在大浪淘沙中淘得的“真金”。

“目前我们盈利的30%来源于举办百人以上的主题派对,比如电音派对、柯基派对,还有承办公司团建等。所以我们会专门请歌手和乐队在周末的时候驻唱,也买大羊腿、新鲜食材来搞纯正美式BBQ,主打一个差异化。”老王说。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推动营地+文博、演艺、美术、体育比赛、户外运动、自然教育、休闲康养等,创造新业态,满足新需求。

算好露营经济这笔账,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在玩了多年户外的老王看来,这几年露营经济大火,确实有很多露营基地玩家入局,也有不少人退出,“行业洗牌,那些跟风蹭热度、没有自己特色和品质配套跟不上需求的露营地,势必要被淘汰,这是任何一个产业向上发展的必然规律”。

老王在2021年入局露营行业,在这之前玩过多年户外,尝试过“马场+露营”,也在营地内搞过蔬菜采摘、养过羊驼,最后马、羊驼和蔬菜水果统统从营地撤离,老王还是选择以休闲+聚会作为自己的特色。“遇到周末高峰期,如果是两人情侣或者闺蜜来拍照打卡,我们就会婉拒,这样6个人一张桌子的利用率才能最大化。”他说。

“我们的目标客户群现在逐渐稳定了,就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有喜欢电音派对的老外群体。客人里有很多专门从泉州、漳州过来的,去年6月还有潮汕旅行团主动找到我们谈合作,把旅游团目的地与营地结合起来。”老王表示,花样百出的主题派对、广阔的自然绿地、年轻化的服务团队,精准狙击了年轻爱玩、喜欢亲近自然的回头客,也吸引了不少外市、外省的新客源。

小帐篷也有“诗与远方”

“这是我的一场城市逃离计划。”

今年是方洋(化名)来厦门学习的第五年。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读博一的他,两个月前的一个闷热的下午,他在自习室盯着电脑屏幕学得头昏脑涨。五分钟之后,刷到了岛外牧场营地的露营信息,于是立即起身、收包、打车,从厦大思明校区行驶过演武大桥、海沧大桥,到达岛外。

宽阔的绿地,悠闲散步的动物,湖水里嬉戏的大白鹅,杏色的天幕和随意摆放的露营椅,不过30分钟的距离之隔,这里却有着和校园里截然不同的氛围。“那一刻,我感觉脑子里紧绷的弦终于松开了。”方洋说。

像方洋这样,把城市露营地当作一个可以短暂喘息的放松场景的人,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忙碌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寻得片刻自由。“公园20分钟效应”“城市里的乡村”等等新概念的出现,映射了当下人们对亲近自然、解放自我的渴望。

十里长堤这个“人造景点”应运而生。

坐地铁1号线,感受从地面瞬间穿越到海上的漫画般的治愈时刻,然后在集美学村站下车,走个几百米,就来到了十里长堤。

当夕阳西下,十里长堤被金色的余晖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与堤坝相映成趣,露营帐篷处的灯光渐渐亮起。

之前,十里长堤还只是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地;2022年初,不知是谁最先发现了这里拥有海上地铁沿线穿过、仿若宫崎骏动漫世界的美景,又切合开阔空地、没有人员聚集的特点,“假装在镰仓”“海上列车”等等词条在社交平台大火,人们自发地带上露营装备来此放松休闲……随后政府进行规范与整治,大众自发装点描摹,久而久之,这块“荒地”变成了厦门市区内“逃离城市”的代表景点。

不过在当下出境游市场有序恢复、跨省游日渐繁荣的局势下,露营市场能否延续火热态势?

不少业内人士对露营“赛道”保持乐观态度。有从业者告诉记者,虽然旅游市场回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露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是比旅游低。

未来,露营地可能会更多地从远郊向城市靠近。“城市居民工作压力较大,时间成本对他们来说非常关键,近郊或室内开设的露营地在位置上更占优势,用户的消费频率也会提高。”集美旅游公司负责人夏靖星表示。

总之,对于营地而言,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前提下,结合受众消费需求,打造更多互动性强的社交业态;运营主体也要细分赛道,充分考虑露营季节性强的特点,打出个人特色的“露营+”新牌。营地本身的属性是亲近自然,在社交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当下,来一场短暂的“城市逃离计划”实乃心仪之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