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携手同行“碳”索未来

——“鼓岭茶话:气候变化中美在行动”侧记

□本报记者 汪洁 文/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0%的受访民众希望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7日,以“气候变化中美在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场鼓岭茶话会在福州举行(如图)。来自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两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经验和未来的合作方向。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晓明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她在担任江苏省镇江市市长期间建设低碳示范城市的故事。镇江地处江苏南部,是当时整个苏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GDP总量最小的一个城市。怎么发展?

“当时,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低碳试点城市,我把目光锁定于此。”确定目标后,朱晓明的规划十分明确。首先是摸清家底、找出问题。通过第三方力量,镇江市建立了低碳城市管理云平台,对全市的主要产业和企业进行了摸排,将其碳排放与GDP、税收收入、提供就业等情况进行对比。知道了问题在哪,下一步就要抓住重点、分类施策。“我们通过平台了解到,48家企业占了全市碳排放总量的62%,我们抓住这些重点企业,通过‘一企一策’解决他们在碳排放方面遇到的问题。”朱晓明说。设置标准、明确责任。对于要来镇江投资的新项目,镇江制定了“红绿灯”制度,在经过碳评估之后,红灯项目不予引进,黄灯项目需要整改,绿灯项目“通行无阻”。通过这些努力,镇江市实现了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低碳排放。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也未曾停下合作的脚步。

“在政府层面,中国政府跟美国联邦政府在过去的10多年里开展了非常务实高效的合作,尤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双边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朱留财介绍道,从2013年开始,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7个联合声明,“比如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中美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就为COP28的成功举办注入了重要动力”。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和支持。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合作高级总监迪亚戈·蒙特罗介绍了中美两国气候领域智库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工作。“以温室气体甲烷为例,我们首先要了解,废物是产生甲烷的主要来源。就此我们和美国的一个智库展开了合作,一起分享了两国某些城市采用的最佳废物处理方式,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最佳的应对方案,最后再将做法形成报告与全世界进行分享。”蒙特罗说,无论是中国、美国或是其他国家,都有值得互相借鉴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这些非政府组织所要做的,就是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合作,并不断推动具体项目的落地。

“前面几位专家的讲话都是基于减少碳排放,而我接下来的发言,是要从保护这个角度出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凌云说,“根据相关研究,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一个碳汇,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伙伴,武夷山作为福建最重要的国家公园,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一直在实践。”自2019年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福建不断扩大保护地面积,将武夷山的北侧和南侧都纳入统一保护管理,一方面是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增加设立相应的生态廊道和自然保护地新的单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保护地网络体系。“我了解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制定访客管理措施的时候提出了低碳积分政策,针对到保护地或者风景区游玩的游客,采取低碳的方式可以兑换积分减免部分消费,我想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式,值得学习。”廖凌云说。

与会嘉宾的精彩分享,也让不少青年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就我个人来说,我每天都在参与减碳活动,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使用无纸化办公等。”参与此次茶话会的中国青年孙子仪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做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