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陈世仪德政碑

□本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刘钦赐

“海澄邑侯兼摄龙溪县事陈公惠民德政碑记”是龙溪县衙的唯一遗存。本报记者 萧镇平 摄

在漳州市芗城区的龙溪遗址公园,一块“海澄邑侯兼摄龙溪县事陈公惠民德政碑记”讲述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知县陈世仪。龙溪县和海澄县都是福建省旧地名,属漳州府。

其中,龙溪县为漳州府的附郭县,县城即今芗城区漳州古城;而海澄县大致位于今龙海区东部以及厦门市海沧区除东孚街道以外的区域,县治为龙海区海澄镇。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县级漳州市(今芗城区)。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龙海县,县治石码镇。

龙溪遗址公园这块德政碑的主人就是陈世仪,字抑之,浙江海宁人,监生,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海澄县知县。清乾隆版《海澄县志》记载其“貌颀而髯,精明强干,锐意兴除”。一般县志在记载地方官员时很少描述外貌,这说明陈世仪确实长得很高大,仪表出众。

清乾隆版《海澄县志》还记载,陈世仪千里迢迢从浙江海宁赶到福建就任,风尘仆仆,初到海澄时,就立刻下马车,向百姓询问民情,当得知有官兵和豪绅占据沿海一片的蛏埕网桁时,十分愤怒,判令将占据的蛏埕网桁全部返还给百姓,以利渔业发展。

陈世仪上任后,通过暗访得知,驻扎本地的清军占据浮宫等渡口,向过往平民、商贩强索过路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他便带着随从乔装扮成普通百姓,乘轿过渡,清军士卒果然蛮横索要,甚至要砸碎轿子。此时,陈世仪从轿中出来,命随从拿下清军士卒,捕送帅府处治,主帅在确凿证据面前无法辩护,恼怒之下撤回所有关卡,当地百姓由此摆脱一道沉重负担。自此,陈世仪名声传遍漳南一带。

陈世仪在海澄知县任上7年,“政洽人和,颂声四溢。自制府以下,刺史、观察以上,皆廉其才品也”。能者多劳,此后朝廷又命他兼摄龙岩知县,过了3年,又兼摄龙溪知县。陈世仪一人挂三个县的知县,这是全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龙溪遗址公园位于闽南师范大学边上的“百里弦歌”,陈世仪德政碑建在一座碑亭里,碑亭与石碑均为南北向,花岗岩材质。碑身高303厘米、宽113厘米、厚16厘米,碑座尚埋于土中。碑亭为四角,方柱,重檐歇山顶,飞檐鸱吻,正脊居中置葫芦。

陈世仪德政碑全文共1467字,正文776字,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孟冬立,此时陈世仪到福建上任已满10年。碑文记载陈世仪摄理龙溪县的卓然政绩,由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龙岩白沙人吴相撰文;赐进士出身、内阁中书、海澄人郑亦邹书丹;赐进士第、知四川重庆府綦江县事、龙溪人蔡日光篆额。

文末附士民题名196人,其身份有举人、贡生、监生、生员、里班、乡宾等。如包含碑记作者、书写者在内,共有199名,其中有进士8人、举人24人,任官者28人,府县志中载有传记者26人。当时龙溪、海澄的社会贤达多名列其中,其中就包括著名华侨郭居昌、郭居鼎兄弟。

郭居鼎,字鼐侯,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生于海澄五都圳墘社(今龙海浮宫镇霞圳村)。十五六岁时,通过月港只身下南洋到爪哇谋生,经过多年打拼,终成为富商巨贾,在三宝垄及巴达维亚先后被荷印当局任命为雷珍兰、甲必丹等职,在当地华人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后归国回乡,花钱向朝廷捐了一个闲官,以耀门楣。郭居鼎情系桑梓,乐善好施,带头捐资兴建凫溪码头、建筑海岸、建设浮宫码头,闻名乡里。

清乾隆版《海澄县志》记载,知县陈世仪将清军占据浮宫等渡口整治后,为了方便百姓过江,“邑绅郭居鼎与兄居昌设义渡二只以济往来,捐赀四百五十两置田,以给舵工修船之费”。

“郭居鼎、郭居昌与陈世仪结下深厚友谊。后来陈世仪兼龙溪知县要修新桥时,郭居鼎、郭居昌兄弟都赶过来捐款共建。”漳州市芗城区政协文史办主任许江鸿说。

漳州九龙江上原有一座桥,始建于明朝,时称为文昌桥,清朝时称为新桥。桥中建水月亭,桥北建文昌阁,桥南建观海楼,为当时漳城诗坛胜地。在历史上,此桥曾多次损毁,也曾多次重修。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桥面又毁坏时,就是由郭居鼎带头重修的。清光绪版《漳州府志》在郭居鼎的传中有段记载:“漳郡新桥圮,谋修筑。佥曰:必郭鼐侯。”而陈世仪对郭昌鼎的评价为“鼎雄于财,思为德于乡”。

陈世仪来自浙江海宁陈氏望族。在清一朝,海宁陈氏十三世科第连绵不断,先后31人进士及第、107人中举、秀才442人,有“海内第一望族”“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

海宁陈氏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乾隆的身世之谜。民间传说,乾隆原本是陈阁老的儿子,这个陈阁老就是海宁的陈世倌。乾隆下江南,4次住在了陈阁老的家里,其目的就是为了去探望亲生父母。同为海宁人的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在他的著作《书剑恩仇录》里就讲述了这段传说。当然,“乾隆是陈阁老儿子”是野史,不可当作历史事实来相信。

而陈世仪正是陈世倌的堂兄弟,海宁当地史志记载,陈世仪的祖父陈之问和陈世倌的祖父陈之阊是亲兄弟。陈世仪出自名门望族,在海澄知县任上长达13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得到官民一致的称颂,以至地方乡绅和百姓都自发为其树碑立传。“全市颂扬陈世仪的德政碑共有4块,除了龙溪遗址公园里的这块碑外,还有3块都在龙海区。”许江鸿说。

龙溪现在已成为历史名词,有关龙溪县的文化符号日渐消逝,所存无几,而“陈世仪德政碑”成为龙溪县衙唯一的历史遗迹,故显珍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