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樱花调解室”里的台湾青年

——记漳平台创园吴曜任

□本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黄华 王恺刚

炎炎夏日于海拔780米、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的漳平市永福镇成了民众和游客避暑的好去处。“台二代”、漳平佑泉公司总经理吴曜任忙得不亦乐乎。

吴曜任的父亲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一批来到永福种植高山茶的台农之一。2012年,20岁的吴曜任来到永福,从父亲手中接棒。

茶是“人在草木间”,但要做好茶的文章,不仅仅是草木之事。

“最开始和法院打交道是因为茶厂有块茶山承包合同到期不知道怎么续办。”吴曜任回忆,当时自己刚到永福不久,看到永福法庭门口有块台胞权益保护合议庭的牌子,就想着去碰碰运气。“法庭内设有涉台司法绿色通道,在了解我的情况后,庭长随即联系了镇、村,续租的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我也和‘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事情过去许久,对当时事情的细节,吴曜任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说,当时那种安心的感觉永远忘不了,“我们的权益是平等受到保护的,来大陆来对了”。

为了给台胞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龙岩中院不断拓展漳平台创园涉台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2012年,龙岩中院在漳平台创园管委会设立涉台司法服务工作站,诉前化解涉台矛盾纠纷;2018年10月,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2020年10月,设立驻台创园法官工作室,将法官工作室派驻到园区;2022年3月,设立漳平台创园司法服务中心。

12年来,从合议庭到司法服务中心,从遇到纠纷难事找法院帮忙解决,到法院提前为台胞准备好常用合同范本、定期开展“法律体检”、解读两岸司法差异、帮助解读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吴曜任在租地、用工、售茶、商标保护中享受到了一次次周到的司法服务,让他能够安心扎根创业,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参与司法服务台企台胞的种子。

2018年,吴曜任被漳平法院聘为调解员,初次参与到纠纷调解中。“一方面,作为家乡人,台胞之间更亲近更好交流;另一方面,我们相对熟悉两岸政策法规和风俗民情,也能为他们提供经验建议。”吴曜任说。

在漳平台创园,涉及台胞台企的矛盾纠纷往往集中在土地租赁、劳务纠纷和产品经销等方面,而同样作为台商,吴曜任也经历多次,但每次都能迅速化解纠纷,因此他更懂调解的重要性。

良法善治润人心,台胞说给台胞听。2022年,福建高院出台制度,选任台胞陪审员,吴曜任马上就报名了。“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一些台商、台胞对大陆司法体系不了解,而我可以当润滑剂,让台胞当事人消除戒备心理,更理解大陆的法律适用,更容易接受判决或调解的结果。”在吴曜任看来,同乡之情、同业之谊是他开展工作的优势。

当年,吴曜任成为全市三名台胞陪审员之一,他也是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台胞陪审员之一。

成为人民陪审员后,吴曜任参与了越来越多案件的审理,跟法官的交流也更多了。他发现,涉及台胞的纠纷,只要沟通好,往往不用上法院。这给吴曜任打开了解决涉台纠纷的思路,“如果能早一步,帮台胞们把事情理清楚,不用上法院,大家和和气气的就好了”。

说干就干,去年2月,吴曜任选了茶厂最美的办公室作为调解室,让遇到纠纷的台胞们有个地方喝喝茶聊一聊。因为这间办公室周围樱花环绕,被台胞们亲切地叫作“樱花调解室”。

“我们初来乍到对情况都不熟悉,阿任在永福待了那么久,各方面都熟。他现在成立了‘樱花调解室’,有问题去他那里坐坐聊聊,我心里很踏实。”说起吴曜任,刚刚拿回被拖欠工资的台胞老林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来到“樱花调解室”,台胞兄弟们的难处或许不同,但语气里都有相似的无奈和焦急。面对这些无奈,吴曜任总能耐心地听着,春风化雨把之前类似的案例告诉他们,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大伙把我当自家人,愿意跟我聊一聊,其实真正法律上的症结还是靠涉台司法服务中心的法官。”吴曜任谈到八成涉台案件都能在诉前调解时,他更愿意把功劳算在法官身上,因为涉台司法服务中心制发的服务手册、编发的典型案例及挂钩法官实时在线答疑解惑是他做调解工作的最大支撑。

“在涉台纠纷中,有了吴曜任等台胞调解员的参与,调解效果是明显的,如非无可调和的矛盾,基本都能调解成功,如今他们已经是我们调解纠纷的一支重要力量。”永福法庭庭长曾志娇说。

截至目前,当地已聘请3名台胞陪审员、9名台胞特邀调解员、2名台胞人民法院监督员,让越来越多的台胞参与司法、融入司法、认同司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