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厦门自贸片区财税金融类创新举措超170项,占比约三分之一——

为“双循环”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是实体产业发展的活水,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发展,以及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多年来,厦门自贸片区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片区共有财税金融类创新举措超过170项,占整个自贸片区创新案例的30.25%。

大胆试,大胆闯,在这块改革创新试验田里,厦门通过一系列金融探索和创新,便利资金流动,助力产业发展,融入国际市场,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金融活水。

乘风机遇——畅通资金血脉

鼎兴鞋业是一家鞋帽批发外贸小微企业。今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市分局发布《关于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通知》,(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建设银行厦门自贸试验区分行落地了全市首单银行办理外债登记业务,鼎兴鞋业作为首批“尝鲜”的两家企业之一,办理了1000万元的外债登记业务。

以往非金融企业借入外债前均需逐笔前往外汇局办理登记后才可到银行开户提款,同一笔业务“跑两趟”。如遇到外债展期或借款合同主要条款变更等情况时,还需往返外汇局办理变更登记方可办理资金收付。

《通知》发布后,非金融企业选择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模式借用外债的,可就近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债登记及变更登记业务,大大减少企业往返外汇局和银行的“脚底成本”,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升,切实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业务。

“这笔资金落地后,主要用于公司支付货款,有效助力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让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公司业务负责人廖女士介绍说。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今年,企业的外贸订单迎来新一轮的增长,而更加灵活的外债登记业务流程,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源头活水”。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厦门自贸片区抢抓机遇,积极探索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资金便利“流动”,今年4月份,在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首日,3家企业在厦门自贸片区内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包括在银行办理非金融企业的外债登记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以上3笔业务均为政策发布后福建省内落地的首批试点。

“我们是厦门自贸片区内一家从事眼科医疗的外商投资企业。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的高水平便利化政策,企业无需再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手续,就可以直接开立专户并接收投资款,有效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投资。”厦门朝聚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洲如是说。

经前期的高效对接和悉心准备,厦门工行已为朝聚医疗完成了171万元再投资资金的出资手续,加快了企业后续投资经营活动进度。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我们及时贯彻国家政策,助力企业第一时间享受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红利。”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贯彻落实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持续摸查企业便利化需求,将大力推动各项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先行先试——撬动现代产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打通国内市场循环中的各种堵点,消除断点。在金融领域中,金融如何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发展格外关键。

“‘母基金强,则创投聚;创投活跃,则产业兴’,这是行业内盛传的一句话,也是自贸区以资本撬动产业的出发点。”厦门自贸委财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设立全国首支上市公司CVC(企业风险投资)母基金以及全国首支专注于投资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策略的母基金。百亿级双特色母基金打破了传统母基金的做法,与原有产业引导基金形成“一体两翼”格局。

“这两只母基金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业务的子基金开展投资,并聚焦航空服务、跨境电商、航运物流、国际贸易、集成电路等自贸片区重点发展产业。”厦门自贸委财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基金“杠杆”撬动下,越来越多优质产业在厦门茁壮成长。

成立于2022年的青凤鸾智能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智能射箭、智能射击等智能运动装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自贸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下,我们获得了坚果资本的投资,为处于初创期的团队夯实了研发和创新的底气。”企业联合创始人陈铭心介绍说,以北美和中国为核心市场,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约500万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并完成了多项智能运动软硬件专利的注册。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青凤鸾也在这波奥运热潮中迎来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正和世界箭联沟通,计划为数字奥运提供软硬件支持。此外,青凤鸾还探索将智能弓箭与虚拟现实游戏产品相结合,目前已经与Meta公司以及一家欧洲大型游戏开发商达成合作,首款产品于本月海外上线。

发挥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政策优势,厦门自贸片区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更大力度赋能新兴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产融新格局。

截至目前,产业引导基金已批复参投存量子基金28只,认缴规模18.46亿元,子基金规模超过52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8倍,该撬动倍数位于全市前列。子基金已投项目336个,直投厦门项目32个,直投金额5.5亿元,招商项目82个,注册资本147.71亿元,吸引外资3.15亿美元。

为了保障私募基金企业快速落地,厦门自贸片区还建立了私募基金企业“照前会商”工作机制。企业提出申请时,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工商注册,流程更简、时限更短。

做强优势——融入全球市场

乘风机遇,先行先试,厦门自贸片区也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不断做强优势,融入全球市场。

今年初,厦门自贸片区“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上线,成为我省首个集供应链与离岸贸易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离岸贸易信息共享平台的背后,既是数字赋能、链接全球的成果,也是厦门自贸片区做强离岸贸易优势业务,支持和培育更多贸易新业态的持续“向新”探索。

作为厦门国际贸易发展特色的重要部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是厦门自贸片区的重要平台。特别是2018年8月推动离岸贸易业务发展、2021年6月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城市以来,厦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量排名均全国靠前,2023年全市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量达165.2亿美元,同比增长3.19%。

面对离岸贸易“三流分离、两头在外”的业务特性,以及带来的在真实性核验和风控管理层面的诸多挑战,厦门自贸委牵头搭建“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不仅能帮助用户不断获取海外运输、通关、港口等信息数据的交叉比对,还能开展公海石油浮仓全球采购供应链业务创新,拓展海上石油交易等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商品种类。

“银行可以放心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外汇收支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厦门市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健康稳步发展。”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作为厦门离岸贸易业务“最早吃螃蟹的人”,目前,中行厦门分行在该平台测试成功257笔业务,累计交易金额6427.28万美元。

“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为银行和企业办理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了保障和便利。比如,通过智能信息匹配方式,银行可快速了解离岸贸易业务全貌,同时自动形成统计报表,有效降低数据处理时间成本。”中行厦门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高达丽说。

数据显示,“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已完成业务1300多笔,进一步提升离岸贸易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满足从企业申请、银行核验到政府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立足新格局,奋进新征程。厦门自贸片区正聚焦新技术、新方法打通国际化渠道,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企业内外资金循环畅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推动厦门构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廖丽萍 周莹 张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