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1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侨台助学 桑梓情深

□本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黄汉业 余凌娟 陈琛

赛得利(福建)纤维公司在东吴村开设公益艺术课程。 黄汉业 摄

老师在十音八乐培训班上指导学生学习传统乐器。 翁淑琴 摄

假期里,莆田北岸经开区东吴村梯吴侨台学校依然热闹,学校综合楼十音八乐培训课堂开班。每天上午,教室里传出的阵阵乐器演奏声回荡在校园里。

与以往的课堂不同,这门音乐课的老师均来自莆田艺校。“暑期十音八乐培训班共开设笛子、二胡、扬琴、琵琶、大提琴、吹、鼓、唱腔八门课程,邀请莆仙戏著名鼓师、莆仙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清和,莆田市莆仙十音八乐非遗传承人翁苍荣等老师授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培训。”梯吴侨台学校校长翁淑琴介绍,本次十音八乐课程是由乡贤陈进林捐资发起,旨在传承学校侨台乡贤捐资助学精神,通过弘扬莆仙传统文化,让艺术润泽孩子们的成长。

创建于1988年的梯吴侨台学校,位于湄洲湾畔东埔镇,由侨胞乡贤捐资兴建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学校前身分设在东吴村、梯亭村的祠堂、庙宇里,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直到80年代侨胞回乡看到家乡的破败,见过世面的侨胞相信教育能够改变村子、改变后生们的命运,于是决定要办一所新学校。”梯吴村党支部原书记吴文清回想当年,记忆犹新。

1985年,梯吴村爱国侨胞吴文亮、吴文华与兄弟叔侄发起成立“梯吴侨台学校筹备委员会”,吴文亮更是先后6次赴台湾集资,海内外共募集150万元,募捐同乡共达166人,其中吴文亮兄弟叔侄捐资70万元。

“1988年,梯吴侨台学校建成,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花园般的校园环境吸引了十里八乡家长送孩子来上课,高峰时,学生数达2500多人,成为当时秀屿区的明星校,甚至全省其他地市的学校老师都来参观观摩。”梯吴侨台学校第六任校长黄志敏说,侨台助学精神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奋进向学的精神,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很早就被评为福建省农村示范校。

踏入梯吴侨台学校,迎面是一座俊逸古朴的“流芳亭”,亭内一方碑记记录着侨台同乡建校善举,校园文化墙上不断刷新着几十年来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事迹。多年来,乡贤助学及后代反哺家乡的故事仍在续写。

2001年,侨胞吴文华父子再次捐资建成梯吴文华幼儿园。出身于侨属家庭的陈美华,拥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担任园长。20多年来,陈美华不忘办学初心,带领教职工开展侨校教育,讲好以侨兴教故事。同时,陈美华发挥侨属优势,积极与热心家乡发展的侨胞牵线搭桥、宣传推广,先后共筹集540多万元,用于新建教学楼、完善教学设施和运动设施等。

当年,数不清的梯吴学子在梯吴侨台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如今,面朝大海的校园成为校友们返回家乡第一时间来“打卡”的地方,也激励着更多乡贤、有心之士加入家乡建设反哺行列,陈进林就是其中一位。

从东吴村走出的企业家陈进林,先后捐款数百万元建设家乡,用于修路、建设避风港等,同时密切关注家乡教育。“音乐教育是乡村孩子素质教育的短板,趁着暑期,我们遴选一批喜欢音乐的孩子,以莆仙民间艺术十音八乐为切口,培养新一代的本土艺术传承人。”陈进林说,助力家乡建设,我们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而今,这份光和热正遍布北岸。位于东埔镇的莆田侨资企业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举办“快乐书发”公益行动,共向北岸农村小学及莆田25所农村中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累计捐赠优质图书5万多册,举办各种校园阅读活动50余次,为北岸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班级图书角书架,让书香、墨香浸润北岸校园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乡贤资源已成为北岸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各乡镇积极搭建教育基金会,营造全民奖教助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自2010年以来,北岸累计筹集各类善款共计1.3亿多元,用于激励广大师生乐教勤学,推动北岸教育事业提质增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