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面海绽放 梅花不败

□刘益清

一个古镇。

一座古城。

一方古港。

梅花,这个名字充满诗意的地方,是闽江口南岸的海疆重镇,自古号称“闽江南喉”。

千百年来,这里面海临风,肩负着拱卫省城福州的重任,历史上曾经多次粉碎敌寇的侵扰。

千百年来,这里通达五洲,帆抵万邦,是闽中重要的海丝起点,曾是中国册封使团前往琉球国的主要开洋地和中琉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

千百年来,这里各种山珍海味汇聚,是沿海商贩云集的繁忙市场。

梅花一枝万古春。梅花镇走过的历史路径,折射出一个海滨小城在乱世与治世的命运,折射出大历史背景下,一个地方如何抓住机遇,顺应发展规律,扮演不负时代的角色。

因境内植梅甚多,唐代这里就被称为“梅花坊”。

因地处江海相连的战略要地,宋元时期,这里设有巡检司。

明朝极为重视海防,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沿海要地筑城御倭,保卫国家安全。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在梅花建造城池,设立梅花千户所,作为拱卫福州城之前沿堡垒。清代建设提升梅花城时,在原有巡检司旧址拓建了守御千户所衙门及配套设施,屯兵1540人。雄兵驻守,城防坚固,使梅花成为明清两代扼守闽江口的海防重镇。

遥想当年,当敌寇来临,它是冲锋在前、抵御敌侵的前沿阵地。

而当全球化贸易浪潮袭来,这里又成为敞开门户笑纳万商的繁华港湾。

当天朗气清、风平浪静的日子,它是长乐渔民扬帆海面、捕捞养殖的出发地。

梅花古港,背靠福建最大的水系闽江流域,溯江而上可达八闽大半地方,向东直指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南海,乃至广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古卫所,百家姓,“大杂居”催生东西南北人的世代融合,和谐共处,像树树梅开,朵朵花瓣,共同烘托出一个温馨温暖的大家庭。

时光不朽,梅花不败。从将军山上俯瞰,由花岗岩石块依山麓垒筑的梅花古城,三面临海,在漫长时光中经历了四次重修,至今仍龙盘虎踞,雄伟壮观。尤其是东门城墙及城门保存较好,有的城墙虽已坍塌,但遗址仍然清晰可见,岁月的沧桑痕迹,使古老的城垣更显厚重。

岁月如潮涨潮落,不留痕踪。但向海的风里,永远吹来引领时代的清新气息。

作为“和羹文化”和“梅花乡约”的首倡地与发祥地,这里重教兴学之风,崇德向善之风,互助互帮之风,永远值得代代弘扬传承。

从闽江口沿着海岸线,北上或南下,像梅花古镇这样的海疆港城,比比皆是。她们在岁月深处各绽芳华,各领风骚,如今仍盛放在时代的页面上。

福鼎沙埕,一个军港与渔港并重的古镇。

霞浦三沙,一个繁华千年、闻名遐迩的古港。

福安赛岐、甘棠、下白石,都在向海而兴的历史中,留下不朽的名字。

三都镇,更因福海关的设立,驰名世界,作为闽东五邑门户,兴盛达半个多世纪。

连江黄岐、苔菉,亦因靠海而兴,成为渔业重镇。

长乐松下,福清海口,莆田江口,仙游枫亭,惠安崇武,石狮祥芝永宁,漳州海澄,诏安梅岭……都是点缀在福建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她们,皆从海水中崛起,沐着海风成长,在全球格局中定位自己的坐标,展示自己的风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面海的城镇,吞吐五洲之潮,呼吸四海之风,像梅花古树,穿越千年,永不凋零。

向海,获世界风气之先,纳思想理念之魂。

向海,聚百家之货,通八方之利,造富一域。

向海,拓出生存空间,成就发展传承佳话。

从旅顺口崛起为东北门户,到天津卫几经变迁嬗变为共和国直辖市,从金山卫变身大上海,到古明州成为宁波港,从小小嘉禾屿到港城亮丽的厦门特区,从香港渔村到东方明珠……这一切背后,都是因为海,因为向海看世界的眼光!

站在世界大历史看海洋,每一条帆樯频扣的岸线上,都曾崛起不朽的港城,大到一国之都城大邑,如东京、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阿姆斯特丹、汉堡、彼得堡、纽约等等,都以联通大海大洋,发展出宏大的港城气象,成为人类文明的现当代象征性地标。

海天浩荡是我家,风云一片寄梦想。人类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奔向海洋,这一来一去,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为了追逐更为远大更为美好的未来,追逐世界大同的理想,追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图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注定与海结缘,向海而兴,注定挟几千年经略海洋的底气,在滔滔大洋,掀起一波又一波跨越发展、追梦圆梦的新浪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