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研学”相关企业有2.87万家;2023年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加速了行业业态升温。然而,种种乱象让不断走俏的研学热变了味:“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研学市场上“过度商业化”“游而不学”的现象,让研学回归教育本质?对于家长而言,在报名前可以多了解相关的研学产品和主题内容,不一味跟风追求“贵价”的名头,而是从孩子的年龄段、兴趣、性格等因素出发,选择合适的研学产品;研学机构应把好“内容关”,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研学旅游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社会的多方力量应该合力共为,用高标准、严要求倒逼研学旅行行业走上长远、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让学子们“游有所学”“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