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下一篇

梁章钜与南浦书院

□张慧

浦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朱子过化之地,理学之风经久不衰,有“英才叠秀,理学传芳”之美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吴镛将越山道院划出一半创建南浦讲堂,即南浦书院。清代浦城有正音、南浦、富沙、正学、青藜、西山6所书院,南浦书院一度规模超越福州鳌峰书院,成为清乾嘉时期福建规模最大的书院。

梁章钜(1775—1849年),字闳中、茝林,福建长乐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宦绩斐然,又是著名学者。他一生三次寓居浦城,第一次侨寓浦城时间自嘉庆十年(1805年)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也是梁章钜任教南浦书院之时。第二次寓居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六月至八月,五十八岁的梁章钜因养病在浦城小住。第三次寓居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梁章钜引疾回乡,因“五口通商”福州已被迫开放,他满心愤怒不愿归乡,再度寓居浦城。梁章钜共在浦城生活十余年,与南浦书院结下不解之缘。

批评书院空领现象

嘉庆七年(1802年),梁章钜中第,进士二甲第九名,同年为父丁忧,居福州。嘉庆十年(1805年),任礼部主事,同年秋,因病归福州调理。嘉庆十二年(1807年),应恩师并好友祖之望的邀请赴南浦书院讲学,掌书院山长。

祖之望(1754—1813年),字舫斋,晚字子久,福建浦城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刑部尚书。梁章钜中进士时,由祖之望等人引见,以翰林院庶吉士用教习,梁章钜称之望为恩师,二人关系甚好。梁章钜学识丰富高深,在闽颇具声名,在祖之望力邀之下,开启了主讲南浦书院的经历。

据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卷十七载:“南浦书院在越王山之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吴镛创建,中为文昌楼,楼下正中为堂……北上有塘,曰浣花塘,中构月华亭,渡以小石桥,亭以上为讲堂,奉理学十三子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县事王调元重修。嘉庆八年(1803年),署县事黄恬增修。梁章钜掌山长时,南浦书院已成规模,是闽北重要的书院之一。

梁章钜以理学思想和方法育人,大力宣传宋代真德秀等浦城理学家著作及其思想。同时,严格执行山长职责,其在《书院山长》一文称:“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山长亦称院长,亦称山主,近时山长有以本学教官兼管者,亦自古有之。”故他一面教授学生,主张“讲席以实学,与诸生相切劘”,经史子集无不涉及;一面认真管理和发展书院,借助官田、寺院废田拨充学田,重视当地富绅捐赠,以足书院日常资费。

梁章钜掌南浦书院时,书院发展规模至顶峰,“尝综吾闽数十州邑,书院之盛者,必以南浦,次鳌峰”(参见梁章钜《城西祝翁捐充书院经费碑记》)。他还严厉批评不少书院虚假占资现象,“然未有如今之日之举贡生监以在家遥领为故常者,更未有如近日江南以书院为市惠应酬之具,每县荐至十余人,小县至少者亦三五人,皆不必赴馆,其名谓之食干俸,此则无益于士子,有损于县官,受者伤廉,施者伤惠,诚不可不革之颓俗矣”。要求南浦书院学生领取书院资费必须合规,不能空领浪费资源。

这种管理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南浦书院的日后管理。《南浦书院经费章程》被当成范本,浦城南乡正学书院、青藜书院和西乡西山书院均表示“本书院粮米不论若干,照依《南浦书院章程》交纳”。

鉴阅校补《南浦诗话》

据梁章钜《退庵自订年谱》,他年富力强的时期(三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都在南浦书院度过。梁章钜专注讲学和书院管理之外,将全部精力投入对浦城方志、历代文集、名著注解等方面,编书立著,影响深远。

至南浦后,梁章钜不久便与当地秀才全征兰相交,参阅了全氏所藏自唐代以来浦城的文史资料,梁章钜十分珍惜。随后,他以全氏藏书为基础,前后历时四五年,从历代浦城县志和史籍中收集浦城相关诗文及资料,认真订正遗误、缺漏之处,又邀请祖之望(时任刑部侍郎,告假在乡)、林则徐(时任翰林院庶吉士),以及本县祝昌泰、全征兰等8人参加“鉴阅校补”,终成《南浦诗话》八卷。

该书收录并整理了自唐迄明共95位浦城男女诗人的代表作及有关掌故轶闻,写按语附于每位作者条目之后,意在“以助一方之掌故”。得益于此书编写,梁章钜对浦城的历史和文脉深入了解,固有“此邦掌故,八九在胸”之语。

梁章钜还参与了浦城县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第五次修志,志名《新修浦城县志》,担任协裁之职。当时的闽浙总制汪志伊称此志“删旧志之讹谬,补其缺略”。张师诚持节闽中,见到此志称:“网罗浩博,文实事核,具有史裁。”

梁章钜还校补汉文字学名著《仓颉篇》三卷,选辑《闽文典制钞》四卷等。

育人注重经世致用

嘉庆十九年(1814年)八月,梁章钜进京销假,卸任南浦书院山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梁章钜经考选任军机章京。后任主客司主事、湖北荆州知府、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一直注重民生、整顿吏治、肃清文闱、兴学育才,政绩斐然。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梁章钜因旧疾回福州养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再次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在梧州、浔州捉拿烟贩,重治地方鸦片囤贩。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次年梁章钜带兵防守梧州,调兵送炮协济广州防务,五月调任苏州巡抚,时值英人进犯浙江,梁章钜积极布置抗英防务,因劳疾作不得已返乡调理。

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福州被迫对英开放,梁章钜愤然离乡,短暂定居浦城四年,其间对南浦书院依然十分关心。梁章钜忆道:“忆嘉庆十余年间,余掌南浦讲席,其时邑中士大夫尚讲究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虽所讲亦不过俗学,然所汲汲在此,则一切放辟邪侈之事,究竟无暇兼及之。”

然此时已隔30多年,南浦书院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振作书院,当时邑侯郭少汾拜访他,意聘其长子梁逢辰担任书院山长。梁逢辰学识丰富,为道光五年(1825年)亚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进士。但梁章钜认为恐有因自己声望方聘任长子之嫌,所以婉拒了郭少汾的邀请。梁章钜原意在浦城安度晚年,所以购荒地建造新宅,取名北东园。园中设藏书楼,贮万余卷书并且不吝外借,造福浦城读书爱书之人。

梁章钜育人以经世致用为主,推崇理学,但不拘泥理学一家。尤其在晚清时局下,他在南浦书院的执教,培育人才,振兴地方,带给浦城文教的影响深远。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兵燹之祸,南浦书院惨遭损毁,厅堂坍圮过半,藏书亦遭洗劫一空。浦城官绅致力重建南浦书院,恢复了书院初建之规模,积极捐资赠书,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藏书已到85种1000余册,有《海国图志》《西洋兵书五种》《西政丛书》《富强丛书》《长江全图》等关涉兵备、舆地、强兵诸事类书籍,多具时代特色的藏书供师生研习、辨思之用,展现了书院一贯倡导的经世致用精神,力图探求救亡图存之路,被时人赞誉为“讲席依然,文风未替”(参见翁昭泰《重建南浦书院》)。

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创建,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南浦书院培养出大批人才。梁章钜执掌南浦山长期间,弘扬理学,注重实用,传承了浦城“迄乎有宋,声明文物震耀中州,前徽遗韵,相承未沫”之人文风貌,对闽北地区文教意义非凡。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