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面临着人多地少、人多林少的自然禀赋约束。”南京林业大学数字林业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孔凡斌认为,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持续服务人类多元福祉需求,就必须做到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之间的统筹协调、平衡把握,实现整体功能质的提升。
他建议,以森林“四库”更好联动引领新时代科学造林绿化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确立森林“四库”更好联动作为科学造林绿化的重要评价标准,实现森林营造和功能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提升造林绿化的整体效益;坚持森林资源总量扩大和质量提升并重,坚持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保护协调统一。
其次,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划制度、技术标准体系,改革组织实施制度,健全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考评监督管理制度。
最后,加快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切实提高经济欠发达及西南和西北困难立地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人工更新以及集约人工林栽培补助标准;二是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健全涉及造林绿化的贷款、抵押、保险等金融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土绿化;三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公益林、天然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切实提高全社会参与营造和保护森林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健全绿化造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绿化造林及林业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终形成科学造林绿化资金市场化筹措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