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4版:民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厦门全力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营造安心暖心的就业环境

多方合力为劳动者权益“上新”

□本报记者 林闻 邓婕 通讯员 林依静

今年42岁的王威是某平台在厦门的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7年前,他正式进入网约车行业,“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时间自由,收入也还可以”。

像王威一样的网约车司机,以及外卖骑手、网约家政服务人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相应服务,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已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2万多人,其中配送和快递行业约10.6万人,网约车司机约15.4万人,家政服务人员约4.8万人。

一头连着市场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维护这个群体的社保权益?近年来,厦门市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全力为他们营造安心暖心的就业环境。

当好“娘家人”

记者随机采访数十名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现,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是常态,有的受访者为了增加收入几乎全年无休。

新就业形态之所以“新”,就在于具有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等特点。由于这些特征,灵活就业人群的劳动关系认定会面临很多争议,劳动者权益保护也变得很难。

如何加强职业保障,更好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2月,厦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首批吸纳17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和租赁公司的工会组织加入,覆盖从业人员3万余名,自此,厦门数万名网约车司机有了自己的“娘家”。

去年11月,厦门网约车行业调解中心挂牌成立,中心引进律师坐班,免费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法律咨询及调解服务。成立当天,还举行了“行业性网约车女司机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约仪式,集体合同中不但保障了网约车男女司机同工同酬,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并对处于月经期、怀孕期、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以及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网约车女司机,给予特殊保护,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厦门陆续建立起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工会,有效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覆盖面。”厦门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强化服务保障,统筹推进“司机之家”“工会驿站”等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工资待遇、劳动保障、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困难和诉求。

增强“防御力”

李斌是一名专职外卖骑手,他告诉记者,为了回避迟到和差评带来的扣罚,送外卖过程中经常不得不超速、逆行,“尽管我们知道那是不对的”。

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外卖行业就业人员交通出行强度较高,容易发生职业伤害事故。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缴纳和工伤认定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但对于平台用工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经常产生争议,这成为骑手认定工伤最大的障碍。

为更好地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安全保障,增强其抵御职业伤害风险的能力,厦门市推出灵活就业人员专属保险“益鹭保”。每人每天0.8元,政府补贴一半,面向厦门全市灵活就业人员,最高可得到40万元的保障。

“‘益鹭保’包括了身故和伤残、医疗以及住院津贴等4项保险责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明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益鹭保”承保人数共17000多人,总的承保天数也超过170万天次,覆盖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

“‘益鹭保’等职业伤害保障措施,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北京兰台(厦门)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兴刚告诉记者,这一制度也降低了平台企业运营风险,有利于平台经营规范健康发展。

为了给劳动者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护,从去年1月起,厦门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户籍限制,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本市户籍人员、本市有效居住证持有人(含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均可按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享受与本市职工同等的医保待遇,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应保尽保。

今年6月,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及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通知》,其中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享开户及缴存补贴,且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一次性获得300元缴存补贴。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灵活就业形态的百花齐放亟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支撑。”肖兴刚告诉记者,厦门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这一群体权益保障,试点进行破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撑起“防护网”

辐射城市全域的零工大市场、不间断开展的技能培训服务、随处可见的灵活就业形态劳动者爱心驿站……近日,《厦门市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正式发布,标志着厦门率先构建起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去年9月,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权益保障中心”)正式揭牌,这是我省首家多元化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专门机构,由厦门市26个民生服务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工作格局。

权益保障中心设置统一接访窗口、调解室和技能提升、安全培训等服务点,建设线上维权平台和“新就业形态权益服务”二维码,并提供案件受理、纠纷调解、就业创业等一站式权益保障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求助有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该中心共办理案件978件,其中工资类案件686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保障伞”。

除了线下的权益保障中心,厦门市还计划通过科技赋能,全力推进可实现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支持一体化管理的“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着力保障全市快递员、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该系统归集新就业形态用工管理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线上线下业务和公共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工作全部在“一张网”上运行。通过该系统,可监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有效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