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漳州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锻炼需求,同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让沉睡的体育场动起来

□本报记者 黄小英 潘园园

16日傍晚,漳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操场上,市民享受健走快乐。 林艳芬 摄

巴黎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奥运热”为全民健身添了一把火,漳州市民的运动热情持续高涨。

作为2024年漳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漳州3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并向社会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开放场地 盘活体育资源

傍晚,漳州市龙文区鸿浦小学体育场上,不少市民正在锻炼,青少年进行篮球对决,孩子追着父亲奔跑,夫妻俩开展排球对练……大家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以前晚上下班后都要跑到两公里外的江滨路运动,现在家门口的运动场地免费开放,真是方便又暖心。”居住在鸿浦豪园的蔡先生高兴地说。

鸿浦小学地处城区居民密集区,周边公共运动场地缺乏,学校体育场成为市民健身锻炼的首选。

今年7月1日起,鸿浦小学体育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六、日以及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的上午7:00—11:00、下午4:00—8:00。目前开放区域为田径场、室外篮球场、室外足球场。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开放前,学校对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我们增设了一个篮球场、一间开水房,并在操场上添加了太阳能灯。”鸿浦小学校长朱宪忠介绍,目前平均每天有40多名群众前来运动。

位于芗城区的石亭中心小学则在今年4月1日率先对外开放。因为春夏季雨水多,该校将室内运动场所也纳入对外开放区域,让市民在各种气候下都能有舒适的运动场所。

“我们将3栋教学楼的架空层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成室内运动场所,总共有1000多平方米。”石亭中心小学校长邹锦州告诉记者,他们在室内场所增设了一台跑步机,并采购安装了羽毛球网、篮球架等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时处于沉睡状态,盘活这些资源,对于缓解社会体育场地资源紧张、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意义重大。”漳州市教育局体卫艺语科科长林海宁介绍,从2023年起,漳州连续两年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有86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有效解决了周边部分社区健身设施、场地不足的问题。

把好关口 守护校园安全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后,如何把好校园安全关?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所学校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进入校园运动的群众进行登记。

以漳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为例,该校提供微信公众号预约和现场预约两种方式。微信公众号预约时需填写姓名、手机号、使用日期和时间段,不方便进行线上预约的群众也可以直接前往学校,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登记。鸿浦小学则采用现场发放通行卡的方式,对进入校园的群众进行统计和管理。

“我们的门禁系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对来访的群众进行信息录入。”邹锦州说,石亭中心小学通过改造,能有效甄别校外人员,并将开放区域与师生的教育教学场所进行区隔,充分保证校园安全。

为了把好事办好,鸿浦小学组建了一支教师志愿队,做好开放时间的管理服务。“我们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行政人员都是志愿队成员,在对外开放时段进行不定时巡查,维持现场秩序。”朱宪忠介绍,学校还额外聘请了一名保洁员和一名保安,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群众在校园运动,如果受伤谁负责?据了解,86所学校都购买了公众责任保险,减少学校对场地开放的后顾之忧。

向公众开放,人流量加大,学校设施如何及时维护?林海宁说:“为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省、市、县级财政给予每所学校各10万元的经费补助,用于学校开放设施改造和日常管理维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在便利了群众的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大部分群众都能爱护校园环境,但也有少部分群众会在操场乱丢垃圾。”邹锦州道出了开放之初的“不和谐音”。他呼吁群众进校文明锻炼,服从学校管理,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只有这样,这一项民生实事才能可持续地推行下去。

下一步,漳州将采取“有条件开放、限时限流管理”的方式,在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继续推动学校(不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有寄宿生的中小学校)符合条件的室外操场、球场、田径跑道、健身器材等,在寒暑假、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以预约方式有序向社会开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