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

□本报记者 汪洁 李烈 实习生 蔡烨雯 文/图

来自海峡两岸的6名营员将在不同水系采集的水带到现场,汇聚在一起。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孙敏哲,我要特别介绍我在这次两岸大学生领袖营的舍友,来自台湾长荣大学的林景上同学。”近日,在“融青春 向未来”两岸大学生领袖共话融合发展分享会的现场,一对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舍友上台为大家讲述这几天在海青营地相处生活的故事。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迷,孙敏哲初见林景上的时候,想要寻找共同话题,便向他推荐了一部名叫《银河护卫队》的电影。

“我一头雾水,敏哲给我看电影海报,才知道他原来说的是《星际异攻队》。”林景上笑着说,像这样“不同”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大陆的摩托车在台湾叫“机车”,洗发水品牌海飞丝在台湾叫作“海伦仙度丝”。

“但是,很快发现我们有太多的共同之处了。”孙敏哲说,他们会在篝火晚会上一起齐声高唱周杰伦的歌曲,会一起玩大家都喜欢的狼人杀游戏,同为大学里学生干部的两人还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在没有见面的时候,我们都是靠想象来推测对岸的年轻人是如何生活的。感谢两岸大学生领袖营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同吃、同住、同行。远距离的猜想,只能让我们发现不同;只有深入交流,才能知道我们都一样。”语毕,孙敏哲拉起林景上的手,齐声向现场125名两岸大学生送上参与此次领袖营的八字感想:“台陆搭配,干活不累!”

像这样精彩的分享在会场持续不停。台湾大学的曾湘菱向大家讲述了在大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做好志愿服务的故事,来自台南大学的领袖营四届“元老”林彦良分享了自己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的成长和进步,台湾师范大学的赵天恺通过这几天的企业参访行程说出了自己对大陆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增进了两岸大学生的友谊,而在活动现场发布的数据更能客观地反映领袖营的影响力——两岸大学生领袖营举办8年来,累计有百所台湾高校702名大学生及百所大陆高校285名大学生参加,活动的足迹遍布两岸15个城市,行程累计达4万公里,是参与人数最多、高校覆盖面最广的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

活动尾声,“两岸同源 融合发展”仪式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6名两岸营员在活动前分别在大陆的长江、黄河、闽江及台湾的马祖水系、浊水溪、爱河采集水,并将这些承载着两岸情谊的水带到活动现场。6名营员细致地将水倒入同一个容器中,汇聚在一起,不分彼此。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无论身处何方,两岸青年都将像这来自五湖四海的水流一样,在交流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找到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