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界 上一版   

“塞上江南”:新时代绘写新画卷

本报记者 郭斌/文 游庆辉/图

宁夏银川市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总占地面积1500亩。枸杞在宁夏也叫“致富果”,银川市今年上半年完成枸杞产业综合产值66.4亿元。

8月8日,游客在宁夏博物馆观看德化瓷器。闽宁两省区联合主办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展,从美学和文化的视角,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千年以来留下的古老印记。

8月12日,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举办社区邻居节暨睦邻百家宴活动,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走出家门,相互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8月13日,在“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红寺堡区的红寺堡酒庄酒窖内,游客仔细察看葡萄酒的成色。

8月9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种子小镇泰金种业产业园,工作人员给西红柿人工授粉。平罗县因为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和地理条件,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种子加工厂”。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居环境亮丽。这个“十二五”生态移民村自从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煤矿关停,石嘴山市成为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试点之一。近年来,石嘴山石炭井小镇将废弃的工业遗迹变废为宝,打造成生态旅游+工业影视拍摄基地。

8月12日,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控制阀。据悉,该公司是中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控制阀研发和生产基地。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芨滩防沙林场),虽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却到处绿意盎然。2000年以来,这里以每年2万~3万亩的速度加快生态修复和治理步伐,实现了沙漠从引黄灌区边缘后退20多公里的壮举。

更多内容 扫码读图

贺兰岿然,闽水不息;闽宁协作,跨越山海。

8月8日至13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在宁夏举办。来自全国的160多位编辑记者分成南北两线,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等5个地级市采访。本报记者参加了北线的采访,从银川、石嘴山、吴忠一路走来,触摸那里的发展脉动,见证那里的沧桑巨变。

采访第一站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银川市,馆藏文物超过5.1万件。让人惊喜的是,记者在那里看到熟悉的福建元素——闽宁联合主办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展览正在进行中。记者在现场电话连线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得知福建和宁夏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展文物多领域合作、交流,连续举办多期闽宁文物高级研修班,通过展览加强两地文物资源互补互动、共用共享,联通陆上与海上的丝路之情,互望东南与西北的中国之美,让观众切身领悟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

宁夏,坐落于业界公认的北纬38度“黄金奶源带”,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宜人的气候条件,为高产奶牛养殖与优质牧草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幸福的“牛”生,让见多识广的老记也啧啧称赞——在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1.5万多头奶牛在光伏板下享受清凉,“犊牛岛”里的小牛犊还可享受单身公寓的优渥待遇。“奶牛住得好,吃得更好,日均餐标高达93元。牛儿心情愉悦,不发牛脾气,就会产出优质奶。”公司负责人说。

银川市金凤区颐和城府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社区邻居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记者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拉百家话、品百家宴、结百家缘、融百家情”活动,增进了社区群众彼此间的感情,互相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也让记者深切感受宁夏各民族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中华一家亲温暖氛围。

“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吴忠八宝茶声名远播,“这一碗八宝茶里,枸杞和沙枣来自宁夏,桂圆来自福建莆田,葡萄干和核桃来自新疆,玫瑰花来自山东……”非遗传承人、宁夏刘三朵八宝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薇向记者介绍吴忠八宝茶特色配料。吴忠早茶体现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交融。“可以说,各民族融合浓缩在这一碗甜香醇厚的盖碗茶中。”吴忠早茶文化讲解员自豪地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从1996年福建和宁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已经走过28年,闽宁协作正不断扩大“同心圆”,在山海激扬中谱写新篇章,开创东西部协作的光辉典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