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守初心 拥抱变化

□张辉(福建日报记者)

8月是社庆月,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今年8月4日,是我入职10周年的日子,成为闽报人的第3653天。那天,我正好在漳州出差,顺道重访了漳州记者站。这里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梦想启航的地方。

大学期间,几乎每一个新闻专业的学子心中都在憋大招:干一票大的,做大新闻,一战成名。刚刚踏上漳州这片陌生土地的我,也不例外。但什么才是大新闻呢?自己心里并没有底。

我以最快的速度走遍漳州的每一个县市区。想象中的大新闻并不常有,我所报道的似乎总是那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平凡人和平凡事——

南靖的香蕉又滞销了,漳浦的大葱丰产不丰收,东山的鲍鱼场转产养对虾,龙海月港的百年造船厂被拆了,远道而来的台湾同胞回到祖籍地寻根,年轻的返乡创业者致力于改变家乡的面貌……

这些“小新闻”并没有让我写出什么大作,但也没有消磨我的热情。相反,让我找到了方向,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坚持。

我报道了他们,他们反过来也塑造了我。

我开始主动思考人与社会、与土地的关系,开始关心粮食生产,开始关心农时节令,开始关心一株水稻是如何长成的,开始关心农产品卖得好不好。

我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文字变得更有温度。从空巢老人的一碗剩饭中,看到乡村空心化的现状;从村干部的一本旧账本中,看到一座村庄的历史变迁。

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强的敬畏之心。我知道,我有责任让基层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我有责任让善良的人、美好的事被更多的人看见。

我慢慢意识到:哪里有“大新闻”和“小新闻”、“大记者”和“小记者”的区别?只要心存敬畏,满怀热情,肩负责任,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好哪怕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大社会里的小事情,你也能是好记者,你的作品也能成为好新闻。10年的成长,我好像变了,又好像没有变。变的是对职业的认知、采访与写作的技巧,不变的是依然葆有热情与热爱。

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我被打上了“农业记者”“三农小王子”的标签。换作10年前,我一定严词拒绝。田地里跑,林子里转,不敢穿小白鞋,防晒必须全副武装,这哪是记者?但现在,我欣然接受,并以此为荣。

脚下沾满泥土,当然很辛苦,但也与快乐并行。当我和农民在一起,他们会告诉我乡村的巨变,也会告诉我年轻人为什么不种地了,什么样的乡村才是他们理想中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当我和农业科学家在一起,他们会告诉我,我们吃的每一粒稻米、每一片蔬菜、每一块鸡肉、每一颗葡萄都不简单,背后凝聚着育种家的智慧与汗水;当我和新型职业农民在一起,他们会告诉我现代农业还有很多打开方式……作为一名农业记者,10年的耕耘,让我对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对乡村振兴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比很多人拥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获得了更多观察这个世界的窗口与角度。今年5月,我的一篇评论《要成其“大”,必历其“新”》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肯定,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农业记者多年来对福建践行大食物观跟踪报道和深入思考的一个收获。成为一名专家型记者,让“农业记者”的标签成为烙印,这是我下一个10年的目标。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媒介渠道变了,传播手段变了,受众习惯变了。今天的闽报人,应该更加主动拥抱时代,求新求变。同时也要有一些不变的内核,比如初心、热爱、责任、担当、坚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