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厦门港东渡港区,海天码头前沿立着一块牌子——“丝路海运始发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福建把互联互通建设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突破口,积极打造“丝路海运”航运平台。2018年底首开以来,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22条,通达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座港口,联盟成员有330家,运输集装箱超过1800万标箱。海上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荣光。
新生态
聚点成面,凝聚共识
2018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海丝”核心区落地福建3年,福建服务“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航线网络逐步完善,互联互通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以航运为主题,打造一个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是福建的务实选择。
当年12月,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中远海运集团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丝路海运”,并以新设立的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作为秘书处开展工作。
服务成为切入点。“丝路海运”明确三大任务:服务标准化、运营便捷化、管理智能化。他们制定发布了港口、航运、中转、通关、多式联运场站等港航物流环节的服务标准;根据标准,每年评选一批“丝路海运”优质服务航线给予奖励。
“省市两级给予有力扶持,每年编列超5亿元用于港口作业、航线运量等增量扶持和奖励。”“丝路海运”国际联盟秘书长、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表示,“原本不同班轮公司的自有航线,被命名为‘丝路海运’航线后,实现了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更具生命力。”
如今,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达飞轮船等全球航运巨擘,中外运敦豪、德铁信可等享誉世界的物流公司,国铁、中远海运、招商局、进出口行、中信保等央企,华为、阿里、腾讯、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以及我国主要省级港口集团……330家“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覆盖港航贸全产业链关键要素。
以“丝路海运”为纽带,联盟成员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形成开放对话、取长补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作为“丝路海运”联盟成员之一,本土船公司海丰航运稳定开行多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并与联盟其他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海丰航运方面表示,在航运巨头多为外资的市场,国内的航运企业、港口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占据有利地位,“丝路海运”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可能性。
新布局
业态融合,多元发展
一双福建产的运动鞋,出厂后经海运发往菲律宾,在当地的跨境电商上架销售,前后需要多少天?在厦门,这个时间已经被控制在一周左右。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业态,跨境电商物流需求批量小、批次多、时效强,市场前景广阔。
2022年6月,我国首条“丝路海运”跨境电商快线顺利开行,仅靠泊厦门港和菲律宾马尼拉港,海运时间被压缩到2天。
高效的背后,是自我加压:航商放弃“多港挂靠”带来的效益,电商货物可提前7天进入码头,码头为电商快线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甚至是极端天气后的复航,电商快线在国内港口也有优先靠泊权。
快线开行仅2年,吞吐量就超5万标箱,出口商品145万件,种类超1900种,货值超113亿元。
“以往的港航业组织关注港口、航运企业需求,很少从贸易商的角度出发,‘丝路海运’则不同,要通过提升港航服务加强贸易合作,通过贸易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往来。”李南如是说。
“丝路海运+贸易”,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层次贸易往来,助力福建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2023年,福建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破万亿元。
“丝路海运+法律”,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丝中央法务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海丝国际法商融合基地建设,合作共建机构累计新增合约数3600多件,新增合约标的金额141亿元。(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丝路海运+气象”,打破欧美长期垄断,与中央气象台和交通运输部水科院合作,开发“丝路海运”气象服务平台,为“丝路海运”航线和联盟成员提供气象信息和航线规划,“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已累计服务船舶约20万航次,通航能力提升接近20%。
“丝路海运+产业园”,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园、石化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启动福州港航国际物流中心项目,设立江阴风电特色物流集散中心,以“两国双园”等项目为抓手,深化与东盟的产业合作对接,打造“丝路海运”合作新亮点……
新动能
创新引领,港航贸一体
今年5月22日,满载着汽车零部件的“丝路海运”智能集装箱装载上船,从厦门出发驶向沙特阿拉伯,标志着“丝路海运”首条通往海合会国家的多式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丝路海运”拓展东南物流大通道、服务内外双循环再添生动实践和有力举措。
该线路可为贸易商节约平均1400元/标箱的物流成本,总成本节约近25%,用时比传统线路可缩短7天左右。新航线特别之处在于,通过海铁联运,让地处内陆的江西省能够便捷出运货物,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一直是“丝路海运”关注的重点。
配合中部崛起战略,“丝路海运”与中国铁路南昌局于2023年启动合作,成立多式联运公司。下一步还将与中国铁路武汉局、成都局合作,完成三块拼图,贯通中西部到东南入海新通道。
沉淀六载,“丝路海运”集聚了高端人才、行业智库、联盟企业、运营数据等航运要素,频频写入国家重要文件。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丝路海运”品牌影响,“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要求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标志着“丝路海运”逐步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丝路海运”的下一步发展开辟新愿景,注入新动能。
李南透露,在远景规划中,考虑成立“丝路海运”航交所、“丝路海运”发展基金等单位,探索运价指数期货交易、船舶租赁、船舶交易、人员培训、金融等范畴。“丝路海运”不断解锁新技能,激发创造力,为企业拓宽“出海”通道,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黄金物流通道。
同样也要看到,目前“丝路海运”联盟合作形式较为松散,尚未建立核心价值创造和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协同联动效应,对供应链产业链循环畅通的支撑引领作用都有待加强。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相关专家建议,探索打造“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的大通道。从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提升供应链产业链韧性的视角,统筹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论证构建“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的大通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包括南美粮食进口通道,南美、澳洲铁矿石进口通道,中东、俄罗斯油气运输通道等,通过构建大通道促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