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建瓯大地正奔涌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动能。
近年,建瓯市深刻把握改革阶段性特征,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树立改革重实效的鲜明导向,一系列改革成果相继涌现,改革呈现纵深挺进、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2021年以来,建瓯开展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21项,13项改革创新经验入选国家级、省级典型经验案例,改革试点成绩斐然。
先试先行 推动改革具象化
青瓦白墙错落有致,道路整洁通村达户,广场公园星罗棋布,乡村游乐亲近山水,一排排村宅规划有序、设施齐全,秋日阳光在屋顶洒下一片金色光辉。这是建瓯以“宅改”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际。
“试”有所进,“试”有所成。2020年9月,建瓯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南平唯一的试点。(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改革以来,建瓯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盘活闲置资源,退出、拆除宅基地346处及附属建筑2798处,累计17.3万平方米,确权颁证5.66万本。
建瓯还被确定为省级乡镇(街道)片区联合执法试点,开展联合执法办案3300余件,做到“职能放得下、基层接得住”,乡镇行政执法检查覆盖率提升66%,基层执法力量增长57%。
试点建设的同时,建瓯推动集成改革具象化。
深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创新实施发展民营经济“三四五”机制,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和“1+7”专班帮办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暖心的服务;抓实绿色创新集成改革,持续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省级碳中和试点县建设,深化“林长制”“河湖长制”,获评“福建省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入选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
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新动能
建瓯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实施绿色增长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千年古城蝶变。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建瓯实施“建”文化振兴工程,持续推进12个古城保护提升项目。首个样板项目“铁井栏-紫芝街”不到一年就实现正式开街,朱文公祠和五经博士府落成……建瓯被列为全省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开展“城乡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力推进100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建州大桥钢拱合龙,政和门大桥竣工通车,城乡供水一体化、防洪堤闭合项目等加速推进,持续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提质升级……建州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优势产业向绿而行。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建瓯全力发展竹、茶、酒、物流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入选省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县,获得全国唯一“中国笋竹之都”称号,成为全国竹林“四库”建瓯示范区。成立全省首家国资控股酒企——福建省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东南白酒名城”“中国山海酱酒之城”称号。实施北苑复兴“1+5”行动计划,《北苑御焙遗址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探索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品牌)机制,被评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
乡村活力不断释放。建瓯深化“双带双创”机制,18个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公司投入运营,东游玉米全产业链产值3.6亿元,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吉阳四宝、南雅葡萄、水源锥栗、迪口稻螺等“土特产”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整县推进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试点县,徐墩镇通过“中国根雕之都”复评,迪口镇霞溪村、吉阳镇巧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以民为本 全民共享新红利
走进小桥镇“幸福里”社区,已入住的13户老人在各间活动室拉家常、做手工、看电视,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去年5月,建瓯市在小桥镇探索“幸福里”养老社区试点,还提供纸灯笼、竹编安全帽等零工服务,让有能力的老人在“家门口”就业,探索出了可复制、惠民生的社区自助养老新模式。
群众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发力点。建瓯深化普惠制教育改革,实施“乡镇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办学”和“城区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两项重点改革举措,打破“学区房”壁垒,一批新校区建成投用,“大班额”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入选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力构建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组建“4+N”健康服务团队111支,引进12支专家教授团队成立线上、线下名医工作室,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表示:“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建瓯将坚守改革初心、勇担改革之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瓯实践新篇章。”
(叶秋艳 孙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