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厦门,何以成为“羽球之城”?

□本报记者 林闻 邓婕

市民在羽毛球馆酣畅健身。(资料图片)

2024道达尔能源·李宁李永波杯3V3羽毛球赛现场(资料图片)

最近,厦门的众多羽毛球馆热闹非凡。从清晨到夜晚,预订场地的电话不断响起。一群群羽毛球爱好者在球场上尽情挥拍,专注于那小小羽球在空中飞舞的瞬间。

巴黎奥运会已结束,但其带来的运动热潮仍旧涌动在厦门的大街小巷,而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羽毛球无疑是最受厦门人喜爱的运动之一。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羽毛球传入厦门至今,羽毛球已陪伴厦门人走过一个世纪的光阴。作为中国最早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城市之一,从2000年开始,厦门市共培养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冠军共39人次,成为我国培养羽毛球冠军最多的城市之一。

一座城为何能培养出那么多冠军?当地的羽毛球热到啥程度?近日,记者走进厦门各大羽毛球馆,寻找答案。

羽毛球运动源远流长

“我现在准备出发去球场,大概半小时后会到。”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羽毛球爱好者庄齐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前往单位附近的羽毛球场。奥运会后,庄齐发现自己的运动群里,约打羽毛球的局越来越多了,“之前也会有朋友组局,但一个月大概只有1~2次,最近可能一周就要打两场”。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羽毛球运动人口高达2.5亿,是除了健步走之外,参与人口最多的大众健身项目。而在厦门体育人口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打羽毛球。据不完全统计,厦门长期在室内场馆打羽毛球的人数约有10万人,每年举办大小赛事超过80场,参赛人数超3万人次。“下班打球”甚至“打完球再回去加班”已成为厦门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为什么厦门人会如此热爱羽毛球?“设备简单”和“社交属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到的两个高频词。羽毛球运动门槛不高,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苛刻,在公寓楼下和社区广场找片空地就能玩,而且社交属性强,年轻人可以很轻松地邀约到同伴,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进感情。

“在厦门,羽毛球运动本来就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华侨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庄志勇告诉记者,这片土地上的“羽毛球热”除了羽毛球运动本身的特点之外,更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19世纪末,源自英国的羽毛球就被带到了这座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当时一些有条件的人开始接触这项新颖的运动。20世纪初,鼓浪屿的体育场出现了群众进行羽毛球运动的身影。

但羽毛球在厦门真正得到发展,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65年,陈婵娘跟随爱人来到厦门。这位出生于印尼雅加达的美丽姑娘,从小就对羽毛球有着浓厚兴趣,在青少年时期便参加过印尼全国比赛,小有名气。正是在那一年,厦门市体委成立体校,陈婵娘在校内负责羽毛球培训工作。

作为海岛型城市,厦门室外风力较大,极易影响羽毛球的训练,且室外地面硬度较高也容易对球员膝盖造成损伤。面对这样的困境,陈婵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最终找到了厦门工程机械厂的食堂,借用为羽毛球训练场地,并在全市各小学校挑选20多名7岁左右的学生组成了厦门第一支羽毛球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中国羽毛球界的熠熠群星开始闪耀在厦门的土地上,包含先后12次勇夺世界冠军的林瑛、打破了“羽球王国”印尼在国家体育馆“战无不胜”神话的栾劲等。

艰苦条件下培养冠军

熟悉厦门历史的老街坊知道,在体育路周边曾坐落着体育中心羽毛球体育馆。这座建于1988年的体育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羽毛球馆,也是中国第一个羽毛球国家队训练基地。

“当时每到晚上,这里的24片球场,基本都是爆满的。”根据市民回忆,这座羽毛球馆的设施完备,当时放在全国都是非常先进的场馆,白天作为专业队的训练场地,晚上则对市民开放。

1989年,厦门羽毛球队在市体育中心成立,聘请了福建队原总教练林丰玉为顾问。“第一批厦门羽毛球专业队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我国第一个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吉新鹏曾回忆自己当初在厦门训练时的生活,他表示,从当时的羽毛球馆走出来,体育中心什么建筑都没有,到处是泥地,队员们以前是住在原鹭江中学学生宿舍。篮排球馆建成后,大家又搬进了该馆的会议室,那里摆满了上下铺,男队员一间,女队员一间。教练团队就住在队员们的隔壁,训练在一起、吃住在一起。

之后的数十年间,球队的训练环境不断向好,也陆续走出了吉新鹏以及里约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谌龙等羽坛人才。此外,厦门还培养出了郭振东、洪炜、刘成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厦门共培养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冠军共39人次,其中4人次先后获得苏迪曼杯冠军。目前国家队中仍有厦门籍教练员和国家队队员近10人,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

专业性人才不断涌现,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专业性羽毛球运动更好地带动群众性羽毛球发展?专业羽毛球队员退役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随着1995年5月《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的颁布,厦门开始关于高校与专业羽毛球队“校队合作、文体并重”的顶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996年华侨大学羽毛球队获得教育部批准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目前该球队仍是福建省唯一一支被教育部授予的高水平羽毛球运动队。

“通过‘校队合作’的模式,我们先后与八一羽毛球队以及厦门市体育局达成共建,很好地解决了羽毛球队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庄志勇告诉记者,华大羽毛球队合作共建模式已从之前的从退役的运动员中招生,发展成为如今以招收现役运动员为主,兼收退役运动员。通过课程设计与训练计划的衔接,让运动员学生在现役时间便可以完成学业,同时又能够代表学校和国家参加各种类型的赛事,助力其职业生涯的成长。

此外,华侨大学还创建了“羽毛球教学与科研团队”,为羽毛球竞技训练与课程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及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侨大学羽毛球队培养了林丹、谌龙、李雪芮、刘成、汪鑫等世界顶尖羽毛球运动员,共获3枚奥运金牌、6枚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金牌、32枚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金牌。

羽球为媒促体育名城建设

在谌龙夺冠的2016年,曾是国家队一队队员的游昊回到厦门,创办了动享体育俱乐部。仅8年,俱乐部规模就从一个馆扩大到了4个。“现在打羽毛球的人确实很多,临时订场的话,黄金时段场地几乎很难订到。”游昊告诉记者。

如今的厦门,羽毛球场地和俱乐部遍地开花,全市共有羽毛球馆65个,羽毛球场地共计604片(不含中小学学校、高校)。

“在这些羽毛球场地和俱乐部中的教练员有许多都是曾经的专业球员。”庄志勇表示,他们将专业的训练方式带给百姓,大大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羽毛球水平与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社会度,为羽毛球发展事业注入活水,也让羽毛球运动生机不断。

在厦门的各大羽毛球馆,每天都能看到不少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背着大大的球袋出入。每逢有比赛的时候,这些场馆更是成为羽毛球“发烧友”的聚集地。

2022年12月16日,厦门成功举办了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及冠军赛。这是厦门首次承办全国最高级别的羽毛球赛事,也是中国羽毛球协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四赛合一”综合性赛事。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代表队,其中包括世界冠军、亚青赛冠军以及国家二队的主力队员等近千名优秀运动员的积极参与。

如今,厦门的羽毛球爱好者是幸福的。厦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比赛、省大学生羽毛球联赛、3V3羽毛球赛厦门站……几乎每个月都举办的羽毛球赛事,让无论是专业球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酣畅淋漓地挥拍比球。

日前,厦门正式官宣将在2025年4月举办第19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简称“苏迪曼杯”)。这不仅是福建历史上举办的最高规格、最高水平、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羽毛球国际大赛,也是厦门承办的6场国际A级体育赛事中含金量最高的。

每逢羽毛球世界大赛在厦门举行,都会带来球市火爆,一票难求的场景。不管是不是中国球员,只要打出“靓波”,就能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通过承办多项羽毛球赛事,厦门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推动体育名城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不断普及和推广羽毛球,从而带动厦门全民健身人口的不断增加。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