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搭建代表履职“大平台” 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本报记者 郑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如何让“重要制度载体”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具体生动落实?

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作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搭建代表履职“大平台”,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统筹谋划、建章立制是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的基础。从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文件,对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工作作出安排;到2019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出台活动室建设意见及改进措施相关文件,持续加强和推动活动室建设;再到2022年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文件,对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活动室逐步走上了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的轨道。

2018年,全省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现场会在晋江召开,现场观摩、交流座谈、推广经验,全省活动室建设逐步落地生根。此后,活动室建设和工作被列入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和省人大代表培训班的内容,活动室建设稳步规范发展。

如何用“活”用“好”这个平台?作为新生事物,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也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

全省各地在建设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中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凸显亮点,不仅代表履职更“接地气”,还形成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工作品牌。

在福州,整合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讲坛等功能,在全省率先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开展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活动;在泉州,依托活动室建立微信工作群,打造民情民意收集处理“直通车”,以《民情专报》形式,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龙岩,乡镇人大依托当地客家群众赴圩的习俗,设立赴圩议事站,与群众面对面,第一时间收集建议、解决问题。

目前,全省已建立乡镇(街道)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1274个、村居联系站点4042个、行业代表联络站114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延伸到村居、社区。活动室已逐渐成为代表学习培训、履职交流,联系选民、畅达民意,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重要阵地。

“活动室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对于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展代表履职空间,加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起到了积极明显的效果。”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