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开卷自俯仰

——读《知困者言》

□欧孟秋

《知困者言》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闽铎声声》丛书之一,作者是被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的名师陈日亮。

“开卷自俯仰,莫使老而僵”,这可以看作耄耋名家陈日亮读书防老、怡然自得的经验。我多回读过他的《我的语文流年》,真切地体味出一位以语文为毕生事业,困勉自惕者的忧乐与甘苦。

书的世界对于陈日亮来说,的确是他数十个春秋坚守不渝的属于他自己的独有天地,最具有本色和趣味的世界。

独亲书卷的体验是微妙的。尽管外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却可以没有躁动不安的会意和欣然,这便是俯仰自得的充实和愉悦。我喜欢重温陈日亮数十年间的阅读体验,从旺盛的求知欲,到真实的自我解剖;从精神初恋,到丰富的灵魂交流,他在自甘寂寞的心境里享受澄明,放眸人生天地的辽阔。

他对鲁迅先生殊有的感情就很动人。从初中三年级张振纲老师的那堂解读《故乡》的课所引发的心灵的激荡,到他自己晩年洒泪解读《祝福》的魅力,都印证了阅读经典的精神馈赠。

我与陈日亮40余年的交游,许多场景是以读书心得的交流为主体的。比如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发凡》等,都有过读余互动的温馨。文心引领着我们用真切的感受来抑扬和品评,我从中时常领略到其心智生活的趣味和格调。

开卷自俯仰,人在天地间自由地读书是说不尽的美妙境界。切实而言,它是人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很欣赏陈日亮唯有独亲书卷是最快乐的时光的自述。他对读书的一往情深,是难以言喻的。他把读书、学问、语文真实地融入生命、汇聚心灵,这番真诚与执着,读来为之动容。

我对陈日亮的敬重由来已久,缘于他所谆谆教诲的:宁静自守,最要紧的是守住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和信仰。直到现在濒临老而僵的境地,我更觉得读写给了我一份宁静和超然。读书是快乐的源泉,仿佛让我们忘记了老,忘记了还会有上天的召唤。

我对陈日亮文字的真挚、纯粹、凝练有过深刻的印象。他的为体验和体现而书写的初衷就基于忠实的生命痕迹。娓娓道来,是那么确凿可信。他笔下没有丝毫炫彩的动机,这是我引为敬佩的一大理由。

写于2018年秋季的《“我即语文”:回归物之本然和人的自身》是陈日亮教学生涯所架构的思想体系的概述。其中一段话,既平实又耐人寻味:

二十年前在一个临时场合脱口说了一句“我即语文”,孰料不胫而走,竟成了我的一个公众号。但在这里,我仍然需要反复强调,“我即语文”的“我”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我”可以适用于每一个人,“我即”固然不是自封、自诩和自吹,但也不像有人所说,是充满语文自信甚至是文化自信,而是回归,回到人的自身,是一种自反、自律和自警,“修己以达人”,生而有涯,学无止境,而教,永远是无穷无尽的诗和远方。

我们在这里很自然地读出作者的思想、胸襟和情采。一个貌似抽象的理念,一经他的文字表述,你就如同见到这同样合乎他内在真实的主张,几十年的体验在内心里面再过一遍,依然纯粹。

陈日亮惜墨如金,凝练是他文字的含金量。即使一条微信,那措辞也力避凡俗,而且不乏幽默风趣带来的丰腴和灵动。

如果光就我对陈日亮读写状态的若干表述,也许你会去想象他的“清风明月”或是“悠然见南山”。那就该深责我的误导。

真实的陈日亮是一位知困者,他最为精髓的精神品格在于求索和创造。

2012年他为《福建教育》撰写《“野生”的力量》一文。这题目令人震撼。他以自己教学生涯现身说法,道出了成才、育才的经验,揭示了有志于语文事业的教师所应当赋予的品质与操守。

他认为这种力量具有三个特点:自个儿奋斗,独立索取;有很强的耐受力和抗挫力;独立坚持和长期坚守。这些都无疑是本色、意志、忘我,以及生命意义的寻求,充满着挑战的意味。我理解这就是扎根现实的生活信念和准则。不管有什么虚幻美丽的图景在诱惑,有多少功利的抉择在呼唤,他总是心无旁骛地用自爱、自尊、自强,走自己的路。正因为他有了坚实的自我,所以独立思考,开放的心态,都成了伴随他一路前行的灵魂的坐标。

我想起乡贤林则徐“无欲则刚”的名言。为了渴求变革,锐意探索,就需要有高尚的人生行为。生命激情来自人对所热爱的事业中认定的生命价值。

陈日亮书中写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文教师应该自己感觉是一个学者,而他人则感觉他是一个诗人。

语文老师应当渊博,应当有做学问的耐力,应当有探究的热忱和成果。陈日亮坚持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三以”教法,是对应心灵、行为、身教的统一,也同样可以视为学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的和谐共生。一个语文教师倘若学养深湛,却不善于用诗人般的审美敏感、审美想象、审美趣味去传递、感化他人,无疑是无可奈何的亏欠。

《知困者言》的细读单元,陈日亮对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个性化的精辟范读,实在是言之在理,美不胜收。我常常用自己的审美储备、思维势态去比照,深感落差之大。语文教学如失之肤廓或蹈于玄虚,都是误人子弟的把戏。在相当意义上说,《知困者言》给了我觉醒的勇气和力量。

语文教师一方面“藏焉修焉”作博闻强识的学者功夫,一方面“息焉游焉”,要有优游容与的诗人境界。这大概是陈日亮所极力主张的取之左右而逢其源的极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