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海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紧盯国家战略 在服务发展中培植新动能新优势

厦门理工学院走出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新路径,助力“新福建”建设

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省部级项目800余项,科研到账总经费超过9个亿;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级科技奖项72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市级科技奖项80项;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寥寥几个数字,近些年厦门理工学院的发展成绩单已跃然纸上。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因改革开放而生、应特区需求而建,与特区同日出生的厦门理工学院始终遵循“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培养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应用型办学道路,积极担当作为。特别是2004年升本以来,学校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部署要求,聚焦“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求发展,在多领域合作中谋共赢,努力建设成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厦门理工学院,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一幅学校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鹭岛大地徐徐展开。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

全面实施应用型办学

去年,由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市重点技术型环保企业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成立的第7个现代产业学院。

随着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教关系作为统筹区域经济与教育协同发展中的一大关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让学院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如何使教学和产业靠得更近?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厦门理工学院落下的重要一子。

2020年,教育部、工信部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便提到——“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不难看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

这一点,从厦门理工学院已设立的7个现代产业学院的名称就可窥见一斑。软件与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盈趣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宏发电力电器与智能控制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国际物流、乡村振兴等新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也是急需高素质产业人才的重点领域。

在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批企业工程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手把手”教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出的是一群具备一定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产业人才。

“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表示,厦门理工学院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在专业设置上聚焦区域产业链,把学科建设融入产业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实战+项目驱动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新发展中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一所流淌着“亲产业”基因的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福建省“四大经济”建设,构建特色专业集群,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学校的58个本科专业全部紧密对接厦门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上,学校与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与论证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适度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比重,并设置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模块。此外,学校还与ABB、宏发等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联合设立了多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其中中高压智能电器及组网技术基地获批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

通过产教融合,充分利用院校专业的技术能力、城市既有的产业优势、企业现实的资源需求,院校与城市、企业、行业形成合力,实现多赢。截至目前,厦门理工学院毕业生留厦就业率近60%,产业人才的“软件”不断升级,推动建设厦门、建设新福建的“硬件”持续向好。

以产研融合为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今年5月,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们收到一份“意外的惊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安教授团队完成的“高端多层柔性电路板卷对卷生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傅海燕教授团队完成的“河道水环境绿色整治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厦门理工学院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依托优势学科、交叉学科、高层次科研平台和项目,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在重点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破题、发力,高质量科研成果捷报频传——2014年,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6年,首次荣获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2017年,教师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2019年,首次承担经费700万元的重大横向项目;2021年,学校科研到账经费突破1个亿;2023年,首次以第一单位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省市级重大重点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5项,到账科研经费5.19亿元,其中横向科研经费3.66亿元,占比70.6%。学校现有授权发明专利1165件,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1587篇。

一系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科研项目陆续“落地生根”,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厦门理工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9月1日,厦门理工学院举行电子信息学术论坛暨重大横向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签约了电子信息领域七项合同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校企合作重大横向项目和一项合同金额1500万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同总金额超过5300万元,成为学校推动“校企合作、产学共赢”,以科研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又一生动例证。

“国家对新质生产力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众数(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与厦门理工学院签订共同建设海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公司首席执行官吴炳坤表示,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团队长期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入研究,沉淀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着丰富的成果产业化的经验,这些都是吸引我们选择与其合作的最重要原因。

2021年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投入快速增加,学校先后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00余项,成果转移转化金额超1.2亿元,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开展联合攻关1200余项。

当一个个科研成果从研究论文演化成产业实体,从“书架”走上“货架”,我们不难发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厦门理工学院建校至今一脉相承的初心。

“学生做的课题要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产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正是我们实现价值之所在。”厦门理工学院校长王乾廷说,学校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学校、政府、企业共建共赢共融的合作关系,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助力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厦门理工学院的影响力辐射出去。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我们在芯片设计和基础研究方面,没有优势,但我们在芯片制造工艺方面,却大有可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理工学院光电学院教授连水养说。

今年3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通耐钨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下世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此举瞄准的正是作为厦门经济重要支柱的半导体产业。该研究院致力于突破国外设备工艺技术垄断,研发新型半导体薄膜工艺技术与设备,并将打造成为两岸半导体领域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在前沿交叉学科与卓越研究方面前瞻布局,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市发展需求的研究。

学校持续深化《服务厦门行动计划》和《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主动对接厦门市及各区、各管委会、各委办局和各行业龙头领军企业,与厦门翔业集团、轨道交通集团、宸鸿科技、冠捷科技、天马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全方位融入服务厦门建设进程。

新兴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校地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和人才红利的催化器。学校深度融入“山海协作”,先后设立“厦理工学院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打造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围绕“海上福建”建设目标,在海洋经济智能化、海洋数字测绘应用等重点领域布局,承担“沿海5000马力绿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聚焦于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学校积极承接省市文旅重大项目,助力景区和文旅企业创新经营模式……

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特区区位优势,通过建设“金砖经济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以高质量创新成果服务“国之大者”。

学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发布各类决策咨询报告100多篇,超过50万字,获得省市领导批示以及各级采纳几十篇;2023年,学校引进巴西前发展、工业部和外贸部部长福鑫博士,在厦共建“金砖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金砖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商贸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研究……

“厦门理工学院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之路稳步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林进川表示,当前,厦门理工学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内涵式发展,力争在支撑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更多作用,努力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跑出“厦门理工速度”。

(林闻 曾妙龄)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