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集美学村,山水绝胜,钟灵毓秀,犹如一颗晶莹的钻石,镶嵌在闽海之滨。
享誉中外的“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所在地集美街道,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里,也是“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发源地。在这片土地上,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引无数爱国侨胞积极响应,辖区建有集美幼儿园、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具备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历史已逾百年。
有向海图兴之通达,有海纳百川之胸怀。近年来,集美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侨联先进组织、省级安全生产先进街道、省级金砖厦门会晤先进集体、省级侨乡文化名镇名村、省级侨胞之家、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辖内的银亭社区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以“一精神三文化”为引领,集美街道以蓬勃向上之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古厝新韵 “嘉庚精神”历久弥新
尚忠楼红砖砌筑,南薰楼直冲霄汉,龙舟池出江入海,福南堂西体中冠……漫步集美学村,嘉庚建筑既蕴含着学村文化深沉丰厚的历史底蕴,又彰显着“嘉庚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2016年9月,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并于次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历史文化街区;集美街道被列入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示范点。多年来,集美街道以高标准要求注重现有文物的保护利用,围绕“挖掘文化、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做好文确楼、其昌堂、颍川世泽堂等侨楼古厝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让文物建筑重新焕发新光彩,在延续嘉庚文化风貌的同时,加大对集美侨乡人文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集美在海外侨胞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8月12日,结合弘扬“嘉庚精神”系列活动,集美校友总会在岑东路115号嘉庚书房举行“陈嘉庚在我心中”座谈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嘉庚学子、集美校友以及从事陈嘉庚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等30余人相聚一堂,纪念缅怀嘉庚先生,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
嘉庚书房是一个集图书借阅、理论宣讲、经典诵读、沙龙讲座、文艺展览等活动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空间,并与厦门市各大公共图书馆形成信息实时交互、通借通还的大流通体系,成为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平台。
9月11日,2024集美学村青年艺术设计大赛暨嘉庚礼帽全球跨界创意大赏在厦门市集美区嘉庚书房启动。在去年庆祝集美学校创办110周年及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成功举办首届集美学村青年艺术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让梦想落地有声孵化计划。今年的设计大赛用数字艺术的方式将嘉庚元素具象化,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和学村文化。
集美街道充分发挥辖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培育文化新气息,开展“百年学村·大社有戏”“嘉庚故里·学村有戏”系列展演活动,近距离、互动式让市民游客体验南音、芗剧等闽南曲艺;赋予民俗文化新时尚,探索龙舟文化的两岸融合,接续配合举办海峡两岸龙舟赛事,打造集美龙舟池体验基地,以美食、音乐作为载体办好配套活动,活态传承龙舟文化;塑造文化互动新高度,协助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厦门影像艺术周在大社开展;推动村校、村企合作,引导艺术家、文艺青年、高校师生和设计工作者进驻集美大社创作或演出,依托艺术街区驻地艺术家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系统艺术教育,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系列举措,集美街道充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进一步擦亮嘉庚故里人文品牌。
文化赋能 集美大社焕发新生
集美大社是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渔村,也是曾经下南洋闯荡的华侨归国后侨居的地方,村社中除了随处可见的古厝祖祠,还散布着南洋建筑风格的侨楼,保留着地道的闽南古早小吃和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
如今,曾经宁静传统的大社,在文旅潮流的影响下摇身一变成为潮流文创地。伴随着艺术家和创意者的入驻,一些古厝被改造为西餐厅、咖啡厅、甜品店,别致时髦的风格与悠悠古村默契贴合,谱写着新与旧交融的动人乐章。
“别豆糖水”甜品铺的主理人卢思洋老家在东北吉林,他在集美就读大学,4年时光让他对这里有了深厚的感情,并决定留下来创业。
卢思洋说,店铺开起来之后,他们所在的集美街道对商家“有求必应”,先后牵头多部门解决垃圾堆放、道路交通堵塞等问题。集美大社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前来店铺品尝甜品的客人络绎不绝。
7月底,由集美街道办主办、大社商业联盟承办的“探集研习社”活动在原集美国营老饼厂启动,并将每月举办一期,通过邀请商业运营、生活技巧等方面的讲师,为街道商户、潜在创业者、居民游客和学生等授课,提供学习交流和特色文化体验的平台,促进街道业态提升,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近年来,街道集中打造了一批文创、研学空间,吸引大学生留下来就业创业,在服务方面也不断进行优化,希望大学生在厦门集美能够快就业、好创业。”集美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大兴介绍说。
以文化赋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可能。集美街道通过探索“文化+”“艺术+”经营模式,以文化赋能、艺术助力方式推动产业替代、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涌现出一批文创、美妆、设计等新业态。
青年在这里兴业、乐业,实现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集美大社焕发出新的活力。
问需于民 打造宜居宜业街区
9月初,集美区青少年宫集美街道教学点正式开课,本学期在集美区老年活动中心、盛光社区亲邻服务中心、岑西社区3个教学点共开设18门课程,吸引辖区150多人次报名参加。
在居民家门口开设青少年宫教学点,是集美街道落实“社区四件事”的具体举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前期广泛征询居民需求,积极拓展公共服务空间,街道以多方联建共建的方式,打造“养老、托育、医疗、课后服务”在内的“社区四件事”试点工作,促进相关服务的高效落地,力求将好事、实事办进群众的心坎上。
此前,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连续4年获厦门市基层综合绩效考核第一,连续5年家庭医生签约考核第一;街道也成功推动浔江幼儿园向普惠托育机构转型,满足了周边居民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需求。同时,鼓励引导集美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等开办托育班,提供托育服务。
近3年来,集美街道开展“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现场调研150多次,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道路交通优化等工作中入户率达98%以上。
集美街道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先后投入1.78亿元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263栋楼房约70万平方米,惠及7759户居民。去年以来又投入1.26亿元分5批次生成27个项目,接续推进浔江大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精品村和盛光大社新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样板村建设,惠及1.3万余名城中村居民。集美街道立足“街区、学区、景区”协调发展,统筹多方资源力量、多措并举,致力于消除城市建设治理短板、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
“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集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城中村改造主要是道路强电设施全面缆化,新增11台箱变,改造供水管道13884米,新增消火栓37座。紧贴街区实际谋划,街道还发动社会资源参与,改造休憩小园,延建2处公交场站。此外,构建建管并重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助力城中村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全面提升城中村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