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田桃溪村:古代桃源胜境

□胡赛强 肖安鹏

“桃溪一何清,想像武陵水。所爱春风时,灼灼花数里。渔舫日去来,无人识归止。安知历幽源,不遇神仙子。”北宋古田县令许当这首《桃溪》诗,描绘了桃溪村春天桃花盛开时宛如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象。

桃溪村古称七保,位于宁德市古田县城东街道北部,距城关13公里。桃溪村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时便有人居住,村北面有始建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寺庙宝峰院。宋代属古田县建东乡崇礼里,元至明代属建东十都至十一都,明清时期属崇礼里九都。桃溪村历史遗存保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

桃溪的得名如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民发现桃花源的故事,最早被许当记载在他的《桃溪五咏》序言中:“桃溪者,盖古田之名川也。故老云:昔有逋民,由白沙溪溯流而上,至是,境豁若洞天。于时,春风微和,夭桃夹岸,繁英媚川,灼灼然,故谓之桃溪。”据《福州府志》乾隆本卷之三十三载:“许当,晋江人,庆历间(1041—1048年)任古田。”又《晋江县志》道光本卷之五十五“人物志”载:“当能诗,与欧阳永叔(欧阳修)、梅圣俞(梅尧臣)相倡和,在古田有《桃溪五咏》,陶写风物之美。”《桃溪五咏》应当是许当写于北宋庆历间古田县任上(1041—1048年)游历桃溪村后而作,描写了“桃溪、小湖、黄蘖山、宝峰寺、罗汉台”五处景物风光,这些地名在今桃溪村仍然能找到出处。

桃溪村古为古田胜迹之一,因桃花而著名。明代王应山《闽都记》卷三十“郡西北古田胜迹”中载,“桃溪,在崇礼里黄蘖山下……时春风微和,天桃夹岸,宛似武陵之胜”。村落北面黄蘖山,相传古代山上多桃树,上有宝峰寺。梁克家《三山志》对该寺亦有记载,“宝峰院,崇礼里。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置。在黄蘖山下。下有小湖,东有桃溪”。

黄蘖山下桃溪西面河谷凹地因积水形成桃溪湖。《古田县志》乾隆本卷二载:“方春桃花映水中,有鱼虾之产,故名。”许当《小湖》诗“泽广均田浍,功高济旱时”,还有明代陈白《小湖》诗“萍实还可求,菱花竞争吐”,描写了桃溪湖优美的景色。春天,黄蘖山上、桃溪沿岸桃花盛开,花瓣沿溪漂流数里,许当形容此景“灼灼花数里”。

桃溪西面还有座高耸的山体,许当留下《罗汉台》诗描绘此山:“天台有高山,尝闻圣者居。桃溪有古台,此景为真如。变现会灵迹,崔巍陵太虚。”将该山与佛道名山五台山作比,认为此山山顶如台、景物四时变幻莫测,应为传说中的神仙所居,并将此山命名为“罗汉台”。

据《桃溪郑氏族谱》《桃溪林氏族谱》记载,最早来到桃溪的是张氏,于宋元时期在桃溪西岸俗名过溪厝定居,后迁到溪东面山坡。明代郑氏、林氏陆续迁居而形成村落。明代桃溪村人口稀少,青山碧水间少量房屋点缀,溪谷、山坡有大片农田、园地可供耕种,四周高山环绕将外界隔离。桃溪蜿蜒,水上可行小船,作为入村的路径。

明代《永乐大典》副编修、“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偁在游历桃溪村后,作《宿桃溪方翁家赠别》诗:“清溪一带缘桃花,春来水上流胡麻。东风寻源泛瑶棹,云中远见山人家……二三老翁住东陂,薜衣霜雪垂两眉。自言入山岁已久,不知人世今何时。”描述了桃溪村田园村居相融的优美景色。明嘉靖时期古田进士林春秀作《桃溪》诗:“轻舟一叶下高滩,水木斜侵短袂寒。两岸芦花飞不起,露草零乱未曾干。”由此可推测在明代桃溪可以行小船至城关。

古代桃溪胜境极负盛名,从宋至清代相继被载入多部地方志。梁克家撰《三山志》、明代官修地理志《明一统志》、地方志《八闽通志》卷之五“地理”、《闽都记》“郡西北古田胜迹”中对桃溪村境内的黄蘖山、桃溪、宝峰院、桃溪湖等皆有记载。明代《福州府志·舆地志》载“黄蘖山,其山多桃,有桃坞、桃湖、桃溪、桃洲”,首次并列形成以桃为主题的景观集称。此后,“桃溪四桃”被当作古田特有的地域景观相继被载入明清时期类书,如明代吴彦匡《花史》、清代王象晋《广群芳谱·花谱》、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桃部》、清代官修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二十五等均有记载。

桃溪村景物被如此多的古籍记载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一是桃溪村四面环山、一水穿村,山水环绕与外部隔离的本底环境、古代“天桃夹岸”的景观,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高度相似,成为古人理想的栖居环境。二是古代地方文人将桃树、桃溪、桃坞、桃湖等景物组合形成景观集称,与单一景物相比,更具有聚集效应和传播价值。三是离不开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推崇,当地或过往文人多有吟咏,历代地方志和类书都有引用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

由于历史原因,桃溪村桃花早已不在,桃坞、桃湖等历史景点也不见踪影,村落北面的宝峰寺于明代被毁,现仅存有遗址。一些地名也发生很大变化,如许当《桃溪五咏》中的黄蘖山、罗汉台地名变成了今日村民口中的“黄婆坑”“佛仔头岗”。从现状地理环境看,黄婆坑位于桃溪村西北面山谷、桃溪上游,佛仔头岗位于桃溪村西面、黄蘗山西南面。黄婆坑、宝峰寺遗址、桃溪、桃溪村居、佛仔头岗与《古田县志》民国版记载“黄蘗山,在九都七保村”相符,同时在《福州府志》乾隆版中“黄蘗山,在县西崇礼里,上有宝峰,峰下有小湖,湖东为桃溪,旁有桃坞,西南有罗汉台”能找到对应位置。现状的佛仔头岗山体高耸如台,与许当《罗汉台》诗中“桃溪有古台,此景为真如”对山的形态描述相符。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