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莆田学院积极打造特色思政工作品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 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本报通讯员 黄金象 杨金莺 记者 陈盛钟

莆田学院新校区航拍图 (资料图片)

莆田学院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 陈岭 摄

第33届奥运会射击双向飞碟项目铜牌获得者、莆籍运动健儿江伊婷走进莆田学院,为学生带来奥运精神思政课。 翁颖敏 摄

莆田学院开学典礼现场 杨晓晗 摄

莆田学院师生参加妈祖祭典表演。 林春盛 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莆田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处着眼发挥系统谋划,多层次、宽领域做好融合文章,着力构建莆院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以“三强化”构建思政大体系

强化党的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注重从顶层设计上构建育人大体系,组织全体教师专题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化“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通过加强领导、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政素质、驾驭全局的能力,落实思政教育主体责任,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领导重视、信息畅通、全员参与的思政工作体系。

强化课堂思政,注重铸魂引领。切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政+音乐”“思政+美术”“思政+文学”“思政+文化”等教学模式,着力打造让更多学生爱听、能懂、愿行的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制定出台《莆田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从创新探索到持续实施再到深化实践“五个一”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实施学校“五育并举”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成立“五育”课程中心,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立项开设体育、美育、劳动等系列通识课40多门,汇编“五育”课程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挖掘地方思政教育元素,实施大美莆仙文化、大爱妈祖文化、大义侨乡文化、大仁医学文化、大师工匠文化等“五大五培”文化育人工程,丰富学校课程思政教材内容。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获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等宣传推广。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2门、研究中心1个、优秀教学案例6个,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强化“三全育人”,注重协同联通。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动员整合全校资源,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印发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等相关系列文件,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着力推动育人资源力量联通、贯通、融通,积极搭建育人示范引领平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培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遴选一批“三全育人”工作试点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管理服务示范岗等,全面调动各单位、各群体、各岗位育人积极性,切实推动全校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2022年,莆田学院管理学院通过了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评估。

以“三突出”建强育人大师资

突出专职队伍。“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师资之大”。莆田学院以培育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面实施“大先生”培育行动,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学校组织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座谈会、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展示活动等,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过硬的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成立三批理论讲师团,推行订单式讲解、面对面点题宣讲模式,为全校师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强国战略等重大命题,激励师生勇攀科学高峰、践行报国理想,以“大先生”的垂范引领带动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体系,持续开展优秀典型选树宣传,组织开展教师节等重要节点活动,坚持把典型示范带动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压实育人责任、激发育人活力。2022年以来,2人获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名思政辅导员先后获得省“最美高校辅导员提名人物”。今年8月,教师李响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二等奖。

突出领导带头。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常态化制度化,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完善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相关制度,推进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社区联系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集合多元主体、整合多样资源、聚合多维场域持续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系统设计。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组织“抗疫思政课”“奥运精神思政课”等专题思政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报国之志。

突出社会联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聘请行业导师进课堂,既讲专业知识,又讲行业规律、职业操守,同时邀请社会名人、先进模范、奥运冠军、讲解员等行业精英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构建多元师资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相互融合的“大师资”。

9月19日下午,奥运奖牌得主、第33届奥运会射击双向飞碟项目铜牌获得者、莆籍运动健儿江伊婷走进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与青年大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奥运精神思政课。她动情地说:“我个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始终离不开我们强大的祖国,日益强大的祖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现场的青年大学生被江伊婷身上的勇气和自信、赤诚和乐观、耿直和担当深深地感染了。

以“三坚持”拓展实践大课堂

坚持实践育人。着重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组织师生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等。结合学分制改革,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实施“面向社会需求,发挥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实践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时代的过程中汲取智慧、练就本领,不断开辟“大思政课”创新生长点。制定教师育人工作量认定和激励制度,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等第二课堂育人工作。2022年以来,共组织8000余名师生、组建479个团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师团队占比达35%。师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60余个。学生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141项。

坚持以文化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擦亮思政育人底色。全力打造“五大五培”地方特色文化,常态化开展“开莆讲堂”活动,利用全市党史馆、名人故居、书院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史馆、黄氏古民居、妈祖文化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周举办课程思政音乐会,已培养5批莆仙戏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莆仙戏》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潮起莆仙:中国最古老剧种莆仙戏现代推广践行者》获2023年“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学校教师参与的莆仙戏《踏伞行》荣获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大奖”。 积极打造优秀网络文化,实施以学校融媒体中心、易班为核心的“融媒体”建设工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网络媒体相融合。每年举办微拍大赛、网络文化节、文案编辑技能大赛等,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作品,学校也在网络思政活动和赛事中取得喜人成绩。2022年以来获省级以上奖项37项。2020年,“初心”工作室课程《网络文化与乡村振兴》入选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典型做法在《全国文明网》《福建日报》《福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工作简报》等多家主流网媒纸媒做经验推广。

坚持创业树人。学校围绕福建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动“专、产、科、思、创”融合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各项高水平赛事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学校首次取得省级金奖和国家级奖项的突破;2024年再获省赛5金6银10铜的历史最好成绩,5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在第八届“创客中国”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创响福建”大赛莆田赛区决赛中,莆田学院学生包揽创客组冠亚军;2023年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学生团队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成果展获二等奖1项。发挥优秀校友带动作用,邀请校友返校参加毕业、开学典礼,分享成功创业经验。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重点推进统筹开展系列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和“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地方、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体系。围绕“9+1”的十大主题立项模式,即9个省级实践主题+1个校级木兰溪实践主题,利用第二课堂机制组建48支队伍,实践地足迹覆盖7个地级市,累计3000余名师生参与。

以“三扎实”搭建合作大平台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莆田一中、仙游一中、莆田市实验小学、莆田学院附属小学等中小学合作建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基地,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开展系列帮扶共建活动,善建善用研学实践圈讲深历史大课、理论大课、情怀大课。

扎实开展“行见莆院”研学实践圈。积极参与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立足莆阳大地、突出学校特色、提升育人实效”上下功夫、出硬招、求实效,丰富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课程和路线设计。开展“研学八闽 行见莆院”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全力打造全校协同、延伸莆田的研学实践圈,重点打造“木兰溪治理—木兰陂工程—春晖美术馆—莆田市博物馆—闽中司令部—莆田学院”的研学实践圈,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

10月12日,一场青年大学生木兰溪治理故事讲解审稿会在莆田学院学园校区举行。莆田市内行业专家、莆田学院相关工作负责人共同把脉、逐篇审议青年大学生的木兰溪治理讲解稿,探讨如何透过青年人视角,把木兰溪治理故事讲清楚,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莆仙大地、莆田学院的实践故事讲生动、接地气、入脑入心。

扎实打造地方特色育人新模式。学校坚持“立足莆田,扎根莆田,服务莆田”的育人理念,紧密对接莆田市产业发展,主动融入莆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调动校内外各方资源力量,在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专业实习、课题研究、资源共建等方面多维发力,为青年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实践舞台,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推进专业教育、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实现校地互利发展的共赢局面。

“木兰薪火”志愿服务队立足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与莆田市水利局、木兰陂管理处、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共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以行走的课堂浸润育人工程,通过输送青年讲解员、水质调查员等方式,让学子在春夏秋冬四季耕读中练就过硬本领,磨炼品格意志,接受思想洗礼,汲取奋进力量,取得显著成效。该团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省“绿色小精灵”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优秀团队、省第二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省“河小禹”专项行动优秀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团队风采奖、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莆田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

莆田学院党委书记翁若平表示,“大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大情怀、大视野、“大先生”和大课程观等方面下功夫,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将继续探索“大思政”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