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们的共富工坊扁食卖了近2000斤、豆丸1500斤,下个月预订的商户又多了几家,需要计划增派人手。”一大早,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联户长黄玉贤到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丽丽办公室“要人”。
一头解决了景区闲置土地撂荒问题,一头激发了居民创业就业热情,近来,许丽丽愈发感慨,社区试点实施“领导挂钩服务村居”联建共建模式,变平台“问题清单”为社区“发展清单”,有效激发了社区发展活力。
用好“全市一张图”事项流转机制,解决基层“权小事多责任大”治理难题,后黄社区不是个例。近年来,荔城区贯彻实施全市“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构建数字化平台赋能的基层多元治理体系,以减增效,以“小网格”“小单元”托起“大服务”、撬动“大治理”,不断释放基层治理强劲动力。
靶向施治 为“马”赋能
基层治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一个事件,单靠几名干部、一个部门、一个支部难以完成。
近年来,莆田市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通过科学划分网格,优化治理层级;织密党组织融合网,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平台调度中心,提升调度指挥效能;推进部门资源和执法力量下沉,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以前,基层工作难主要在于治理手段少,事件推不动,现在,得益于平台高效流转、党员干部领导挂钩、执法联动、‘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助力矛盾纠纷调解等多机制保障,让基层治理有‘劲’更有‘径’。”西天尾镇东星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元国分享自己的感受。
作为全市“党建引领、夯基惠民”试点,西天尾镇依托“全市一张图”,在全市率先通过细化网格单元,推动事件采集、会商研判、数据上云等工作,按照市委“做强乡镇、做实村居、做精网格、做暖家庭”的要求,打造一镇一档、一村一档,成立基层治理协同中心,持续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和基层减负工作。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部门服务、政策扶持和人才的培养带动,现在,这个难题,后黄社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社区试点探索‘户户联建、做暖家庭’模式,在网格单元下细化设置10个家庭户为一联,推选出创业引领、务工帮扶、农技支持等6类17户党员模范联户长,推动资源共享,党群自治。”许丽丽介绍,收到群众创业呼声后,镇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召集镇组工办、乡村振兴办、文化站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同步提请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等部门指导,在各部门协同努力和专项资金帮扶下,社区将一块撂荒地改造成村民共富工坊,由联户长黄玉贤带领村民制作特色红团、豆丸、扁食等非遗小吃,每个月收入3万元,人均2000余元。
基层治理协同中心是荔城区探索“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2.0版本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该中心在部门端和服务对象端间发挥着总开关、水龙头的调度作用,通过“一中心连两端”工作流程,统一归口向上承接审核研判事项,向下派发跟踪共享事项,切实从主体感受出发,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动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量体裁衣 为“车”减负
今年3月,莆田市以荔城区为试点上线“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发挥基层治理协同中心“一心联两端”功能,实现涉企检查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云管理”,营造主动服务、规范检查、无事不扰的执法环境。据统计,平台上线后,涉企检查量由月均66次降到22次,基层陪同上级前往企业检查由月均28次降到6次。
“问题一次说清楚,企业负担大大减轻。我们也能轻装上阵,更好为企业服务。”西天尾镇工业园区干部范玉通深有体会地说,平台开通了企业诉求功能,确保企业声音及时传达,推动建立高效流转和处置机制,提高涉企精准服务质量。
同时段,莆田市教育局在荔城区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清理了一批与教育教学无实质关联的任务,压减或合并面向师生的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切实减轻了非教学负担。试点启动以来,荔城区进校事务涉及部门由98家降为29家,进校园活动由每月2次精简为每季度1次。
“符合基层实际情况!”几乎成为服务对象端的一致心声。
“检查多、事务多、留痕多、会议多等,牵扯基层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从荔城区委办公室到西天尾镇挂职一年多,张毓真深切感受“规范”二字之于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立足实际、量体裁衣,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荔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村级组织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工作事项清单》《村级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村级组织悬挂标牌标识指导清单》“四张清单”,明确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运行流程,挤出超出职责范围的任务“水分”;依托“全市一张图”督检考板块,打造“云端资料柜”,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与“四不两直”相结合转变,从仅发现问题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规范会议管理,减少陪会,倡导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会……眼下,荔城区在真减负、减真负上下功夫,推动“减”“赋”落实落地,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
“车马”协同 干出实绩
从网格入云到事件在平台流转,再到“一中心连两端”的云调度,都离不开“算力”解放“人力”的数字助力。
为减轻基层干部多头填表报数的负担,今年3月,在实施“一镇一档、一村一档、一企一档”数据的精细采集基础上,莆田“全市一张图”采集973个村(社区)数据、整合政务服务事项2200多个、汇聚56个部门的数据,开发上线“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探索填报数据后,让表格一键生成。
“这是我们社区因病因残等需重点照顾的人群,网格员每次走访前,只要在系统中选中区域、年龄等关键信息,就能自动生成一张表,十分方便。”点开东星社区的填报系统,东星社区网格长陈春山向记者演示。
表格生成后,往哪里送?陈春山说:“提交到西天尾镇即可,全市各部门都可以从镇里调用各自所需的数据。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也可实时查看,光这一项数据就省去了三个部门的表格填报。”
“以前市里要检查工作,只能翻阅从基层报上来的各项纸质表格,现在通过平台中的资料文档中心上传材料,检查部门可实时查阅、在线分析,对基层和部门而言都是提质减负。”张毓真说。
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荔城区以“管用、爱用、受用”为导向,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治理场景,打造“数字社工”,为基层减负同时赋能地方发展。
对策划生成的13个乡村振兴项目,西天尾镇协同中心进行促开工促进度促竣工任务部署后挂图上云,部门村居通过平台将工作落实情况持续滚动上报,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在森林防灭火中,建成全市首个森林火情监测与无人机联动平台,通过“高空探头+无人机+AI算法”及时在平台预警,护林员同步在手机端操作无人机定点核实,保证火情处置打早打小,巡林时间由1天缩短至1小时;在基层“三资”监管领域,打造“三资”监管运行平台,对项目资金流向、工程项目招投标、履约风险等环节进行智能监管,防范风险;建立“乡村人才库”,罗列本土人才、离土人才、外来人才和优秀学子等四类人才的专业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面对时代发展新要求,促进智慧平台向深向实向新,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荔城区西天尾镇党委书记陈君表示,西天尾镇将发挥改革试点优势,聚焦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减负增效探索与实践,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