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听,百年“双十”的交响乐章

□本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于欢

张苏闽(指挥)带领双十中学管弦乐团成员进行排练。

从双十中学走出去的音乐大师李焕之回校指导。

1947年学生铜管乐队合影

双十中学105周年校庆,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共同演绎校歌。 林梓健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厦门双十中学提供】

核心提示

10月10日晚,厦门双十中学翔安校区体育馆群星璀璨,宛如夜空中闪亮的星光。

这一天,是双十中学105周年校庆的日子,站在舞台上的交响乐团不是重金请来的明星,而是双十管弦乐团的孩子们。

十四五岁的少年相继演奏了《福建省双十中学校歌》《我爱你,中国!》等代表性音乐作品。管、弦交融,乐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

90年,是人的耄耋之年。但双十中学交响乐团的面孔,却永远年轻。

双十中学作为“名校摇篮”,除了课业声名在外,还有管弦乐团和管乐团,允文允“武”,好不风流。

20世纪30年代,双十中学成立管乐团,原本平静的校园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们很活跃,吹拉弹唱,甚至搞音乐创作。到了80年代,管弦乐团正式成立。后来的音乐大师李焕之、“台湾交响乐之父”蔡继琨、词曲家马寒冰都是从双十中学走出去的。

进入21世纪,双十中学交响乐团的发展模式更加系统、成熟,构建了以乐团指挥+指导老师+行政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他们坚持高水准的训练与发展,成长为可媲美职业交响乐团的一支学生交响乐团,获得“福建省中小学示范性高水平乐团”称号。

五音六律中,一代又一代少年认识美、感知美、塑造美;音符咏叹的,是中国未来力量的精神律动,向心,向上,生生不息。


“零起点”培养乐享成长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管弦乐团成员陆陆续续走进排练厅,他们走到各自专属的位置上,熟练地拿起乐器开始调音练习。

少年乐手以一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拉开了排练的序幕。单簧管娓娓道来,弦乐如潮奔涌,阵阵声浪响彻校园上空。你很难想象,这里有80%的孩子在最初进团时都没有接触过管弦乐。

“很多小乐手都是零基础进的交响乐团。”张苏闽担任乐团指挥已经30多年,谈起“双十”美育的理念,他流露出自豪,“进管乐团不设门槛,只推行梯队机制,每个学生都能接触艺术”。

双十中学管乐团分为A、B、C三个团,零基础的学生先进入C团学习记谱方法,了解管乐器发声原理,掌握基本吹奏技巧,一学期后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成员可以“升团”,进入到A团后有机会与弦乐团成员搭台,演绎高难度曲目。

“学习加排练,学生们成长飞速。”张苏闽说,每名成员都有一名校外老师指导,自己更多负责每周5次各团的集体排练,“双管齐下”,成员们短短一年时间就可以呈现精彩的表演。

初三(6)班的郭梓馨既是管乐团A团成员,也是管弦乐团的成员,她在乐团里担任的位置是双簧管。

“我从小学的是钢琴,来管乐团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双簧管怎么吹,但这个乐器音色很好听,我就‘斗胆’进管乐团开始学。”郭梓馨笑着说。从模仿音色到牢记指法,一年后,郭梓馨慢慢能把一首曲子吹完整,张苏闽鼓励她去A团试试,郭梓馨却没了自信。

“当时主要是跟不上A团的谱。”郭梓馨说,她每天都坚持练习,有时一个半小时,时间充裕就练两个小时,练到手起了茧子。“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老师每周都会帮我反复对音,几个月后我真的吹下来了。”

次年的乐团纳新活动上,张苏闽特别向初一年级新生介绍郭梓馨,讲述她从零基础到双簧管乐手的故事。“我当时特别感动,摸着老茧,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乐团就像温暖的大家庭。”郭梓馨说。

交响乐团充盈着温情也存在严格的制度。“保持乐谱、乐器、谱架整齐”“出勤率低于50%将视为自动退团”“排练不可交谈”……在排练大厅,记者看到“厦门双十中学交响乐团团规”醒目地挂在墙上。张苏闽说,青少年的自控力还不够强,乐团规则可以让他们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学习演奏,这也利于乐团的长期稳定发展。

管乐团不只是礼仪表演

9月22日,双十中学门外站满了等待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初一年级新生,慕名来参加管乐团和管弦乐团的面试。

校内面试现场可谓人头攒动,孩子们有的用乐器即兴演奏,有的向师兄师姐细问乐团生活,更多的是围着张苏闽评定基础乐理、音乐素养等项目。张苏闽对此很感慨:“20多年前,我逢人就介绍我们的乐团,甚至制作小卡片分发,希望更多人加入乐团。如今不用这样大费周章了。”

虽说双十中学的管乐团已经有90余年历史,但在历史洪流中,乐团也几经沉浮。

“很长一段时间,管乐团只被作为重大礼仪活动之用,很多人会觉得无非是‘吹喇叭’。”张苏闽说。不仅如此,当时管乐团一名老师要教会所有管乐器技法,学生学起来终归是浅尝辄止。

2010年,有一次台湾学生乐团来双十中学交流,奉献了一场以交响乐形式呈现的纯管乐团演出,让张苏闽大为震撼。演出结束,张苏闽拉住对方,发出一连串疑问:“管乐还能在舞台演奏?你们怎么做到的?平时怎么上课的?”

台湾老师告诉他:“你们学管乐的孩子更多,但我们的孩子更能坚持,他们都有请一名校外的老师指导,所以投入的时间与金钱必须要与付出成正比。”

张苏闽当即去找了校领导,说起了“自家”音乐艺术教育的“英雄气短”。校领导是个有魄力的爽快人,同意进行乐团改革。“但一开始推行起来还是很难。”张苏闽说,“让孩子到外面请老师练,家长也会考虑学习成本,我们只能让大家作出双向选择。”

随着该模式的推行,管乐团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乐团成员的韧性更强了,每一次坚持练习磨炼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意志;其次乐团的理念得到统一,对规章制度、管乐器认知、排练的核心达到高度的契合。”张苏闽说,半年后,管乐团站上学校舞台开专场音乐会,展现新时代管乐表演艺术的新气象,双十中学也成为厦门首个拥有交响管乐团的学校。

因为身兼厦门管乐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苏闽经常连接各类音乐资源,请来国内知名管弦乐专家进校,指导乐团成员演奏。

近年来,双十中学的管乐团和管弦乐团多次参加市、省、国家级各类专业演出,管弦乐团曾在厦门市中学生器乐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管乐团荣获管乐中学组第一名;获得中华杯中国第十一、十四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示范乐团”称号。此外,双十中学管乐团还与爱乐乐团、厦门歌舞剧院乐团的演奏家联袂登台,得到极高的赞誉。

弦歌不辍‌ 薪火传承

作为双十中学管弦乐团曾经的成员,去年从厦门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回到母校双十中学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后,王熙荣内心有着美好的憧憬。他说:“在管弦乐团排练的日子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当时的排练厅位于镇海校区梦飞图书馆的五楼,那里回荡的不仅是管弦乐声,还有我们追求音乐理想的交响曲。”

回校后,王熙荣参与了交响乐团的训练指导工作,看到自己曾经的老师张苏闽依然一丝不苟地对待乐团大小事务,王熙荣十分受触动:“我觉得,‘双十’音乐艺术的薪火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熄了,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关于乐团排练,王熙荣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张苏闽进行探讨,并得到认同。“学生对音乐情境的想象很重要。”王熙荣把这作为排练的第一步,强调用节奏和韵律为音乐语言搭建一座桥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探索音乐的效率更高,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今,乐团排练时常以即兴发挥的方式展开音乐伴奏活动,不仅创设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得感、价值感。

沿袭前辈的模式,上课前,王熙荣也会做很多准备,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国家音乐文化、地理特点等。一次音乐课的主题是赏析《意大利船歌》,王熙荣花了大半节课讲述歌曲来历。

“有没有同学想要试一试拉小提琴?”课堂上王熙荣发出邀请,底下跃跃欲试的手齐刷刷举过头顶。只见王熙荣游走于课堂,将小提琴随时传递给愿意探究的学生,整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音乐艺术的氛围里,并积极思考和回应,这样的扎实、有效正是王熙荣要的。

王熙荣说,和前辈老师一起努力,希望音乐对“双十”的学生来说,从来不是高不可攀的鸿沟,而是可以刻在骨子里的热爱与追求。

让学生随时与美相遇

王熙荣的期盼,或许早已实现——105岁的双十中学,已经是大美育格局。

“钦吾侪,学生雍融相聚一堂。鹭岛上,鹿洞旁,共研磨,发奋图强。习琴书,和弦歌,乐未央”……双十中学的校歌,是由清朝秀才、国学家、《思明日报》主笔贺仙舫撰写,1922年,他受聘任双十中学国文教员。而校歌谱曲者只知是厦门音乐界名人,年久名轶已无从查考,成为遗憾。

2004年,校歌由时任音乐教研组长的苏小珍组织编配为管弦乐演奏,至今被4个校区8860名学生传唱,身为“双十人”的自豪感激励着他们前行。

“学霸”林肇坤一直是“双十”美育的捍卫者,每次都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在管弦乐团这些年,我们比其他学生获得了更多开阔眼界的机会,每个人都很开心、很自信。音乐只是切入点,作为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却是方方面面的。”

上个月乐团纳新,林肇坤在台上“拉票”,向大家介绍低音号在交响乐中的地位,呼吁更多人加入低音号的学习。

“这样的自信和责任感就是美育成果的一种体现。”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方启安说,“早在20年前,双十中学就提出‘优秀+特长’‘合格+特长’的理念,提倡所有学生都要加入艺术团,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团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年来,双十中学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除开设必修的初中音乐美术课、高中音乐和美术鉴赏课之外,“双十”整合教师资源,采用行政班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形式,开设丰富多样、多层次的校本选修模块课程,音乐方面开设的校本课程有合唱、管弦乐合奏、吉他、尤克里里、电脑音乐、陶笛、竹笛、舞蹈、民乐合奏、戏剧表演等,美术方面开设的校本课程有素描、软陶、书法、篆刻、电脑美术、摄影、工艺设计等。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完善了基础教育艺术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

此外,双十中学还建立了器乐、合唱、舞蹈、朗诵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团队,拥有超过45个社团组织,涵盖了学术科、文化科、兴趣科、艺术科、体育科共五大类,可贵的是,“双十”允诺学生可自行组织5人以上的社团,学校负责为社团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

“艺术教育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能保证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欧阳玲说,学校对美育的重视还体现在,规定其他学科不能挤占艺术团活动时间。

双十中学的集体舞比赛可以作为群像美育的一面窗口——每年,“双十”都要举办集体舞比赛,顾名思义,这一比赛是以集体名义比赛,一个班要出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

从1988年到现在,集体舞比赛已经进行36年。集体舞比赛每年5月进行,三四月的时候,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看到翩翩起舞的备赛少年的身影。

“要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待教育。”欧阳玲说,双十中学的学生或许歌唱得不是最好听的,舞姿也不是最曼妙的,但他们求真、崇善、尚美。今后,“双十”会继续坚持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美的感受力与表达力成为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并伴随他们一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