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龙岩新罗:用“百姓话”讲“好故事”

“这口‘思源泉’厚植了总书记‘饮水思源、勿忘老区’的为民情怀……”近日,在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思源泉”旁,“东肖红红土初心”银发宣讲团团长邓爱芹正用俚语俗话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一口水井的故事”,“泥土味”的宣讲形式深受欢迎。

在新罗,像邓爱芹这样的宣讲员数量众多。围绕打造“百姓岩讲家”宣讲品牌,新罗区按“培根铸魂”和“四个坚持”的新定位新要求,以故事会、微宣讲、山歌、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百姓岩讲家”宣讲团的带动下,涌现出“青年宣讲队”“晚霞增辉”“榕树课堂”“邓大姐开讲啦”“板凳微课堂”“新连心微播台”等近百支基层宣讲小分队,累计开展新思想等各类“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主题宣讲1800多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热在基层、热在群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色山歌多又多,我一唱就是几大箩。”当地著名山歌皇后、老艺术家郭金香通过嘹亮的歌声传递着党的精神。省级优秀讲解员蔡海丹在宣讲中声情并茂地说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帮扶政策的落实,都见证着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台下观众听得入神,时不时鼓掌喝彩。日前,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前,一场生动的宣讲活动举行。有趣生动的宣讲形式,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宣讲员才艺出众,紧扣主题,信手拈来,让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能讲,还能唱、能互动,让理论宣讲有了“沉浸式”体验。

“宣讲团成员有区直部门和镇街的党员干部,也有企业职工、农村党员。让普通大众当主角。以草根味、带露珠、接地气的形式,为基层群众宣讲,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新罗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环节,推动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更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途径。对此,该区坚持用“乡音”传“党音”,用“微事迹”传播“正能量”,赢得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遍地开花。

心中有精神,脚下有力量!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新罗区素有“二十年红旗不倒”和“土地革命之先声”的美誉。“一口思源泉·浓浓老区情”“胜利之城·红色摇篮”“苏区十姐妹”“不忘初心·传承家风”等特色专题宣讲,以革命老区人民身边故事为主线,将发生在新罗大地上的真实故事,各行各业学习新思想的实践故事,还有“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在故事中融入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受教育。

针对不同团体,设置不同的宣讲内容及形式。为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百姓岩讲家”结合新罗丰富红色资源,整理出27个红色革命故事,依托辖区全国、省、市优秀宣讲员和在各中小学遴选培养的“小小讲解员”,面向青年群体开展红色主题巡回宣讲和开学“第一课”等线下宣讲活动200多场。利用电视、网站、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制作推出了《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因薪火传》《苏区十姐妹》《童声礼赞新时代》等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宣讲专题视频40多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青少年,增进青年群体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此外,该区“百姓岩讲家”坚持“理论+网络”“理论+文艺”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文艺舞台,创新开展网络直播、云宣讲和文艺宣讲。

近年来,新罗区按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七进”要求和“党校学员必听、入伍新兵必听、学生思政课必听”等“三必听”原则,累计组织开展特色专题宣讲活动近200场次。先后制作推出《学习新思想·建设新新罗》《红土地的深情》《从一口水井看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馆长姐姐说》等线上专题宣讲视频100多期,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宣讲220多场次,全面拓展理论宣传覆盖面,为党的创新理论插上“传播的翅膀”。

(罗小春 温连光 俞晓芬)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