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接受生产诊断时,我们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毕竟是一个免费活动。没想到能拿到这么翔实完备的报告。”日前,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捷科技”)办公室负责人黄伟杰拿着一份长达233页的诊断报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不久前,厦门市翔安区政府与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5家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组成智库团队,为园区内15家显示屏生产企业免费提供的生产诊断报告之一。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智改数转”不断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成为诸多行业的必行之路。近年来,针对附加值低、技术革新慢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瓶颈,翔安区在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创新“四个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域发展焕发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大手术”
翔安区拥有覆盖所有主流显示技术的产业园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厦门。但如果把时光倒回十几年前,这里的产业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在翔安区的产业画卷上,如何精准落下第一笔?经过深思熟虑的调研分析,厦门选择新型显示产业作为起点。
2005年,火炬(翔安)产业区启动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翔安产值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2023年产值570.4亿元。作为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目前,翔安区新型显示产业已形成包含上游基板、中游面板和模组、下游整机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成长的烦恼”也如影随形。从产业链来看,新型显示产业核心材料和关键装备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升级,我们发现产业环节间开始出现信息鸿沟和数据孤岛。”冠捷科技总经理陈培文告诉记者,作为最早落地翔安区的企业之一,冠捷科技自2020年开始,由集团层面统筹,在组织架构、策略制定、人才支撑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究竟应该如何“转”?有业内人士将数字化转型类比为一台“大手术”,企业必须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从顶层的战略规划到工具的运用,再到平台的整合和数据分析系统的构建,自上而下地形成数字化的“改头换面”。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尽管数字化转型的战鼓已经擂动,真正能够与数字革命“共舞”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根据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的统计,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能让企业效率提升20~25倍,但这个过程中有80%以上的企业将会失败。
平台“问诊”,释放数字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是没有通用路径的,必须靠企业自身不断摸索。”面对“智改数转”的大潮,陈培文坦言,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不在技术上投入,企业很难转型升级;一旦攻关受阻,企业往往会入不敷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许多企业迫切地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但受限于资金、资源不足以及对转型成效的担忧,“不能转”“不敢转”。此外,升级改造方案不适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另一瓶颈,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比起通用理论,他们更加需要基于自身实际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场景,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辖区内工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打通智能制造服务商与企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翔安区与火炬管委会积极探索,在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搭建“火炬智能制造服务平台”。
平台采用“线上超市”的方式,企业在平台上发布数字化改造需求后,通过服务人员审核,平台会为企业自动匹配,快速筛选出优秀服务资源,帮助企业精准、高效匹配解决方案,辅以线下需求挖掘、供需对接、企业“智能智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等精准服务,提升转型升级效率。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汇聚420多家国内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发布产品服务2266项,挖掘智能化改造需求1297项,落地667个项目,金额超3.4亿元。
“受益于区政府的牵线搭桥、精准服务,公司对运营管理与生产流程进行了数智化改造。”黄伟杰说,平台为我们出具诊断报告像是给企业做的一次全面体检,从技术、资源、制造等各个方面给企业画像、打分,从而让企业明确今后需要调整的方向。
“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提供的免费诊断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转型成本,提高了容错率,帮助公司数字化转型方案进行迭代、完善,推动数据要素导入制造环节。”陈培文用一组数据说明“智造”为公司带来的变化: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人力成本平均节约20%,带动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5%。“接下来,我们会做一个全面的升级,初步预测投资将达到几千万元。通过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逐步实现技术升级、产能扩充。”陈培文说。
“智改数转”,如何对症下药?
手握数字化转型的处方,但如何对症下药,攻克那些根深蒂固的难题,依然是众多企业在转型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恩电气”)是一家从事工业连接器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工业连接器的需求也随之激增。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唯恩电气开启了数字化转型。
如今,唯恩电气拥有高精密注塑机、压铸机等先进生产设备1000多台,企业95%以上的零部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公司几乎所有加工过程都在基地内完成,可以一站式实现从金属、塑料原料转变成连接器产品,并且产品可以在3至5天内交付给客户。”唯恩电气副总经理熊洪煌表示,通过数字化改造,这几年公司每年业务增幅都达到20%以上,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同比增长20%多。
数字化转型,能否更进一步?
“经过专家问诊之后,公司在上个月拿到了针对企业的改造诊断报告。”唯恩电气IT总监王复刚告诉记者,根据平台提出的问诊报告,公司需要注意在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生产制造系统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但是,如何找到一个适合公司的数字服务供应商,以有限的数字改造投入实现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难题。”王复刚说,幸运的是,翔安区政府一直对公司的情况进行跟进,搭平台,送政策。
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唯恩电气即将踏上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双链制”;在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在全国首创“竞价撮合”融资机制;全国首创设立外国人才服务站……近年来,翔安区创新“四个三”工作机制,密切政企、市区、外脑三方联动,发挥链主、链群、规模三种效应,提升企业科研、平台创新、产业智能三个水平;夯实项目落地、人才建设、产业金融三重基础,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倾智倾力实施“益企服务”。
随着翔安区推动制造业加速升级“破圈”,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创新型平台和优质企业加速聚集。据统计,翔安区全去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0家,R&D(研究试验与发展)比重达3.54%,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翔安区持续聚焦产业发展诉求,通过创新‘四个三’工作方法,在加强联动机制、发挥带动效应、提升科技水平、夯实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打出推动产业发展‘组合拳’。”翔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局长陈彼得表示,未来将结合现有需求、市场发展、人才、技术、投资、组织管理等要素,继续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