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三面环海,与湄洲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75公里,海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7倍。这里岛屿、码头、船舶聚集,涉海管理部门众多,工作交叉且存在众多模糊边界。
为激活部门共治共管乘数效应,近年来,当地创新建立“防走私、防偷渡、防盗采、防侵占、防事故”的“五联防”岸海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凝聚涉海部门管控合力,以数字化赋能海域管理。
联结管海部门 迈向智慧联防
登录“五联防一张图”系统,莆田市全域涉海船舶、涉海场所等总数、分布情况及具体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滑动鼠标,切换界面,各个港岙口的实时画面跃然屏上,真正实现“一图”掌握人、船、场、企等涉海基础要素全息数据。
湄洲湾北岸沿海有逾2000艘船舶,港岙口数量居莆田前列,且海上分布重要航道,如何为海防管理筑牢安全防线、提升监管效率?
上下一心,岸海同治。2023年,北岸经开区围绕数字福建、数字莆田战略布局,发挥数字赋能效用,打造出具备“可观、可管、可防、可指”等功能的“五联防一张图”系统,实现从传统的人力联防迈向“一图全面感知、一网综合治理”的智慧联防,在全省率先推行岸海一体化融合治理模式。
北岸公安分局海防大队大队长吴庆皇介绍,在14个涉海部门“一套机制、合署办公”的基础上,“五联防一张图”系统还整合了海警、边检、海事、海渔、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数据资源,涵盖综合数据分析、涉海基础要素、分类重点管控、动态监控预警、岸海联防联控5个模块,实现涉海数据“一张图”汇聚。
我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岸线条件,各类涉海船舶数量众多。早期,受限于人力、物力以及船舶在海面上分布点多面广、行动灵活难以管控等因素,一些涉嫌盗采砂、偷私渡等违法行为的船只常常游离于部门监管之外。
借力北斗智能应用和大数据建设,北岸经开区为全区103艘渔业船舶、1340艘乡镇船舶安上定位终端,实现实时定位、轨迹复盘、一键报警、电子围栏、进出报备等功能,船只一旦触及海上“电子围栏”,存在跨区域违规作业可能,平台会自动发送越界警告信息,让广大涉海船舶“看得见、联得上、管得着”。
“早期的技防手段相对落后,抓盗采、走私都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碰运气’式地沿着岸线搜索,有时候逮到一桩,却在查证来源、轨迹上犯了难,当时海边基本都是监控盲区。”自2009年进入边防部队以来,吴庆皇一直坚持在海防工作战线上,“如今,港岙口安上电子眼,船舶‘穿戴’北斗定位后,管理越来越规范,后台有专人值守反馈,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作出反应。”
岸海联防联控 守护海域平安
白浪翻滚,涛声阵阵,大海一望无际。北岸经开区“五联防”海安巡防队队员林细芳和同事正驱车沿着岸线慢慢行驶。他的双眼,紧紧关注着辽阔的海面和星星点点的小船。
今年51岁的林细芳是北岸经开区东埔镇东吴村村民,加入海安巡防队两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及北岸每一寸海岸线,日均走访16家沙场、4家修船造船厂。“看船号开头数字我就知道这条船属于哪个村,时间久了,有些船号对应的船主信息都能记下来。”林细芳说。
这是全省首支常态化海安巡防队伍,目前共有35人,分布在北岸各个乡镇,成员皆是当地熟悉路况、潮汐规律和岙口分布的村民。他们作为派出所警力日常岸海巡防的补充力量,构建起“不定线、全天候”的海岸安全联防屏障。
结合莆田市“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北岸经开区推动岸线网格化,将30个港岙口划为小单元,由海安巡防队员任单元长,每日上传巡防日志以及所处理事件,作为一项基础信息采集收纳,为港岙口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研判依据。
近年来,当地还将“五联防”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拓展“五联防+网格巡查”“五联防+铁路护路”“五联防+防汛救援”等职能。组建3年来,海安巡防队伍还在交通救助、防汛救灾、溺水搜寻、渔民宣传、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