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其责任不只在于生产端。“我在乡间有亩田”行动,恰恰是为了唤醒公众的粮食安全责任意识而发起的。
如何构建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屏南率先以党政力量进行兜底,而后又以国企信誉做背书,令生态种植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消费者自觉承担起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经济双重风险。其间,以白晓洋和潘国老为代表的返乡青年积极投身田园实践,既唤醒了大量沉睡土地,又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了劳动和土地价值,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在粮食安全战略落实过程中常遇到“留守‘老农人’种不动”“离乡‘打工人’不愿种”“返乡‘新农人’不会种”等瓶颈,应当加大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完善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与服务,降低粮食生产的门槛、风险与成本。
要以大食物观为引领,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发挥品牌效应,在“我在乡间有亩田”基础上延伸开展面向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系列认领活动,开展更多的“粮食+”和“+粮食”全产业融合实践,因地制宜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
此外,认领活动应注意防范形式主义,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变现手段,推动社会自愿认领,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探索生产端与消费端协商定价,使“我在乡间有亩田”行动更加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