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福建这十年(生态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事记

本报记者 陈旻 整理

2014年,福建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取消3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以率先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


2017年3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的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


2018年,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福建省“生态云”平台上线,为实现环境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按期取得38项重大改革成果。


2020年,福建省39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


2021年,三明市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空气”卖到钱了,迈出了“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一步。《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从福建走向了世界。


2022年5月1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首次用省级法规形式规制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自然生态资源离任审计等。


2023年,全国首单生态指数保险落地龙岩,全国首张蓝色碳票在福州颁发,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签约。


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我省与生态环境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五个美丽”为载体,携手共建美丽福建。


(本报记者 陈旻 整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