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我省基本实现县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院,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016—2017年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布,设立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福建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扶持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17年
高甲戏《大稻埕》获“五个一工程”奖;闽剧《双蝶扇》、南音《凤求凰》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歌剧《松毛岭之恋》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2017年
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月,三明万寿岩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0年
“十三五”时期,福建省文化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第5位,成为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少数省区市之一。
2021年7月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市举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2年
“闽人智慧”传播计划启动,挖掘展示福建人民在世代相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闪光思想、革命贡献、先进发明、精湛技艺、非凡创造。
2022年
莆仙戏《踏伞行》摘得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福建省时隔15年再次获得该项殊荣。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表彰,福建10部作品获奖,数量居全国首位。
2023年4月
省委、省政府召开近年来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和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作出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新部署,勾勒文物资源大省迈向文物保护利用强省的新蓝图。
2024年
3月,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0月到11月,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成功举办。
(本报记者 郭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