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桃溪水,流向泉州湾。
桃溪畔的永春县,既是千年古邑,更是著名侨乡。历史上,永春人正是从桃溪边的五里街登船,摇过东关桥,直下晋江,从泉州湾启航到东南亚等异域,去寻觅内心的梦想,去开创美好的事业。
生于19世纪末的颜子俊、尤扬祖、李铁民,就是从永春走出来的杰出侨领。他们年少离乡,不畏艰辛,上下求索,在海外事业有成后,不忘故土,或倾其资,或出其力,为家乡和祖国建设,几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今天,当人们品尝美味的永春老醋和永春芦柑时,总由衷怀念印尼归侨尤扬祖先生;
今天,当人们谈起陈嘉庚访问革命圣地延安,称赞这位“华侨旗帜”的著名论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时,就不能忘却陈嘉庚北上访问的幕后推手——华侨文化战士李铁民;
今天,当永春五中(原达理中学)、华侨中学一届届学子坐在明净教室上课时,就不能不对捐资创办这两所中学的颜子俊心怀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所在,福建一代代华侨深刻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回望福建近现代华侨史和教育史,华侨和教育发展,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没有陈嘉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
没有李光前,就不会有南安名校国光中学和梅山学村;
没有胡文虎,就不会有他捐资创办的数百所学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胡文虎以“普及教育扫除文盲为职志”,宣布捐款350万元,10年内在全国各地建立1000所小学。到抗战爆发前,全国已建成300所小学,其中福建70所。兴建这些小学时用去经费150万元,余款200万元,他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支持抗战。
在中国大陆,胡文虎曾捐助过上海大夏大学、岭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门学校、汕头市立第一中学、汕头市立女子中学、私立迥澜中学、海口琼崖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厦门中学、厦门双十中学、中华中学、群惠中学等院校。
胡文虎曾说:“爱国是我的天职。”其毕生积极倡导“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捐资行善,广赈博施。他的虎标集团把慈善事业写进公司章程:永安堂每年必须拨出盈利的50%用作慈善公益。
抗战期间,他领导侨胞不遗余力宣传抗战,倾其财力支援抗战,对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至1941年,胡文虎捐资和认购救国公债超过550万元,是海外华侨中捐款最多的企业家。
除了慷慨兴资办学,福建华侨还十分热心捐建医院、桥梁、道路及各种公益设施,为家乡脱贫致富、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倾囊相助,奉献不息。
福建是中国重要侨乡,祖籍泉州、福州、莆田、漳州、龙岩的华侨,人数均超过百万,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福建华侨总数逾1580万。其中,泉州籍华侨达750万以上,是全国第一大侨乡。
明清以来,福建华侨筚路蓝缕,在所在国取得事业成功后,念念不忘桑梓兴衰,奋力争先为家乡出资出力,努力让祖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涓涓侨力,汇为磅礴力量。闽籍海外华侨人数众多,资金雄厚,在诸多产业长期耕耘,拥有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尤为可贵的是,广大侨亲虽身在海外,情系家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都得到他们大力支持。
走进新时代,面海的福建承担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使命,完成这个光荣神圣的历史使命,离不开华侨这个重要群体,离不开华侨这一独特力量。福建各地在谋划、推进、完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健康转型的伟大实践中,务必要心中有侨,务必要用好侨资侨智侨力,照顾侨亲侨眷合理的感情诉求,引导好保护好华侨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为侨亲侨眷侨企投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和暖心环境。
用好侨力促发展,永春县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永春虽是个山区县,但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该县五里街曾是内外商云集的繁华商埠,许港码头上连遥远山村,下通泉州沿海,是海陆商品集散中转中心,番客街被誉为海丝的一个起点。受五里街百年商业氛围催化,永春人视野远大,民间下南洋者,络绎不绝。至今,这个人口仅60万的山区县,拥有华侨120万人,功成名就者,不计其数。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李深静、郭从愿等,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1949年11月,永春刚解放,就成立全国首个县级侨联。75年来,该县善打侨牌,善于发挥侨的优势,利用侨的资源,通过侨领带头示范,发展形成极具影响力的芦柑、老醋等产业,建成一批学校、医院、路桥等民生基础设施,推动了经济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永春的实践证明,用好侨力,是建好侨乡、造福一方的重要且有效的举措。福建不少地方的发展,都印证这条路径是正确的。比如印尼侨领林绍良、林文镜的家乡福清,改革开放后善用侨力,创办工业园区,积极引侨资发展工业,带动民营、外商、央企各种投资,成为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与福清相邻的莆田江口镇,也是著名侨乡,当地长期注重侨力,积极以侨引侨,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成为福建明星乡镇。
背山面海看世界,扬帆冲浪听潮声。福建华侨足迹遍天下,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出洋的老华侨,也有侨二代侨三代,还有改革开放后闯荡海外的新华侨,这一庞大的群体,是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全球错综复杂的形势,各地更应理性思考发展破局之道,研究如何用好侨力,吸引侨心,共同打好侨牌,做好新时代转型升级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