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第12版:周观天下 上一版   
下一篇

俄乌冲突熬过一千个黑夜

和平的春天还有多远?

□本报记者 卓越

9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州拉缅斯科耶拍摄的在无人机袭击中受损的建筑。

8月12日,在俄乌边境俄方一侧别尔哥罗德州首府别尔哥罗德市,军人在临时掩体旁执勤。

7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到访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就双边合作的热点问题及乌克兰局势等交换意见。

8月13日,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市,来自俄乌边境地区的居民排队领取救援物资。

6月12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前)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出席联合记者招待会。欧尔班表示,匈牙利不会为北约在乌克兰的行动“出钱出力”。

11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参观以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为主题的露天展览。

10月14日,行人冒雪走在俄罗斯莫斯科街头。

在俄乌冲突步入第一千天之际,紧张局势陡然升级。俄罗斯国防部19日证实,俄境内目标遭到乌克兰运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的袭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又批准对乌克兰供应反步兵地雷,这无疑给本就硝烟弥漫的俄乌战场添上了更为浓烈的火药味。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文件,批准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让人们深切担忧俄乌冲突是否正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加速升级。

美国对乌克兰的持续军事援助,尤其是不断放宽武器供应的限制,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动机。从地缘政治层面看,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以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这种拱火行为,全然不顾及俄乌冲突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的巨大破坏,也漠视乌克兰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难。反步兵地雷的供应更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类武器不但会在战场上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战后也将对平民的生命安全构成长期威胁,严重违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美国此举无疑是将乌克兰当作其地缘政治博弈的前沿棋子,加剧了冲突双方的对立情绪和仇恨心理。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军事介入,俄罗斯迅速作出回应。俄总统普京于19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更新后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这一举措无疑是向美国及乌克兰发出强烈信号:俄罗斯不会坐视其本土遭受攻击而无动于衷。俄罗斯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反制措施,虽更多是一种战略威慑,但也反映出俄罗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坚定决心。这一举动并非意味着俄罗斯将轻易动用核武器,而是在国际政治博弈的舞台上,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警告对手,任何对俄本土的侵犯都可能引发难以预估的后果。

尽管美国对乌“松绑”,但从多方面因素看,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俄乌冲突的战略态势。首先,俄罗斯方面对此已有一定准备。在长期的军事对峙中,俄罗斯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防空体系,虽不能完全杜绝此类袭击,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害,并对后续可能的攻击进行有效预警和拦截。其次,乌克兰自身面临前线人员不足的困境。长期的战争消耗使乌克兰兵力损耗严重,即便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若无足够人力操作和配合,也难以发挥其最大效能。再者,美国新政府的援乌态度尚不明确。新一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扑朔迷离,未来是否会延续现政府对乌的大规模军事援助存在诸多变数。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已给双方乃至全球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地时间1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俄乌冲突爆发一千天举行高级别会议。联合国负责政治与建设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迪卡洛表示,俄乌战争是一场具有全球影响的冲突,它破坏了地区稳定,加深地缘政治分歧。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俄乌局势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正处在关键时刻。一方面地面战事仍在持续,人道危机日益严重,外溢影响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讨论愈发向谈判聚焦、向和平靠拢。

在这一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深刻认识到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军事手段无法根本化解矛盾,唯有平等对话、相互妥协,才能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稳定。各国应积极倡导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谈判来化解双方矛盾,推动建立有效的停火机制与和平框架,呼吁冲突当事方展现政治意愿,早日开启和谈。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应发挥更为积极的斡旋与协调作用,避免冲突进一步蔓延与升级。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为俄乌搭建沟通桥梁,促使双方重回谈判桌,以协商方式结束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伤痛的冲突。

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一千个黑夜过后,俄乌前线正准备迎接又一个寒冬,和平的春天还有多远?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